tp最新版下载|货币是什么

作者: tp最新版下载
2024-03-08 22:55:10

货币(一种关于有劳动等价物对应的交换权的契约)_百度百科

种关于有劳动等价物对应的交换权的契约)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货币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3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货币[huò bì]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一种关于有劳动等价物对应的交换权的契约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货币(Money),是充当一切商品的等价物的特殊商品。货币是价值的一般代表 [8]。通货(Currency,CCY)是度量价格的工具、购买货物的媒介、保存财富的手段,是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包含流通中的货币、银行券等。西汉时设上林三官与水衡都尉,管理铸钱。汉元帝时,名臣贡禹主张废除铜钱,民间交易改用布帛做钱。 [10]《晋书·食货志》记载:“安帝元兴中,桓玄辅政,立议欲废钱用谷帛。” [11]中文名货币外文名Money别    名金钱作    用经济变量本    质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影    响通货膨胀:贬值流通手段自由交易基本职能支付手段、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货币本质证明逻辑证明与证伪货币的表征契约效力与契约价值货币的特性弹性,普适性,延时性,不可分性 [1]归    属通货的一种目录1基本含义2本质3简史4种类▪购买力▪储蓄存款▪准货币▪货币替代物5类型▪实物货币▪虚拟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纸质货币▪数字货币6数字化7本位▪金本位▪银本位▪复本位▪不兑现本位▪纸币本位8职能▪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经济影响▪世界货币9民法货币10货币政策▪调控作用▪货币政策工具11黄金走势12交易数据基本含义播报编辑关于货币的本质,学术界仍存在大量的争论。经济学的货币概念五花八门,最初是以货币的职能下定义,后来又形成了作为一种经济变量或政策变量的货币定义,专业术语为通货,主指“流通中的货币”。传统上,货币的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1.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货币 实拍(23张)2.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3.超额供给或需求会引起对其它资产超额需求或供给资产;4.购买力的暂栖处;5.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6.与国民收入相关最大的流动性资产等等。实际上,上述6条都属于货币的职能定义。最新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是一种财产的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本质上是所有者之间的约定。“吾以吾之所有予市场,换吾之所需”,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这一理论能够经受严格证伪和逻辑论证,解释所有货币有关的经济学现象,并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货币本质的逻辑推理和证明: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互补性,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余A 缺B,而乙余B缺D,如果只存在甲乙双方,那么交换就无法进行。假定存在丙,他余D缺A,那么在某个约定下,交换就可以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 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可以用A来换取D,这样他就可以用B来和甲交换A,尽管A并不是他最终需要的,它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而乙则持有A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在上述甲乙丙交换的例子中,假定丙包含丁、戊和庚来做一个一般的说明:假定丁余D缺E,戊余E缺F,庚余F缺A。显然,交换如果能够进行,乙、丁、戊与庚都应该和A的接受者约定A可以换取其所需,于是乙、丁与戊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再追溯A的来源,甲的A从何而来呢?存在两种可能:交换所得或者自行产出。如果是自行产出,那么甲就成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进一步说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因为他正在这么做。如果是交换所得,不妨称呼这个交换对象为天干,那么甲与天干交换得到A的时候,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就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如果不存在丙,则市场上没有乙需要的产品D,因为乙获取市场丙需要的A就没有意义,那么乙与甲交换来获得A的行为也就没有意义,甲乙的之间的交换也不会进行,整个交换中止。就乙而言,在其所有B为甲所需的同时,其所需D也能从市场取得,那么乙才愿意与市场丙交换。对乙而言,甲同样可视为市场的一部分。这样甲与乙之间的单向匹配,乙与丙之间的单向匹配,丙与甲之间的单向匹配在归纳为个体与市场时,即表现甲与市场丙(含乙)之间的双向匹配,乙与市场丙(含甲)之间的双向匹配。而这乃是物物交换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因而货币的作用就在于将供给和需求单向匹配的双方无法达成的交换通过市场而实现,进而实现市场所有交换者的供需转换,即所有向所需的转换。将所有交给市场的同时也要求市场提供其所需乃是交换的前提,所有与所需的转换通过买卖两个独立的过程次序发生,而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本质播报编辑货币,就其本质而言,是所有者之间关于交换权的契约,不同形式的货币在本质上统一的。过去,由于人们对货币的本质认识不清,错误地从不同角度来将货币分为不同的种类,比如: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分为债务货币与非债务货币两大类,根据是否约定贵金属的兑换比例分为可兑换货币和不可兑换货币等等。形式上,根据货币的商品价值可分为实物货币和形式货币,实物货币本身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包含价值量,比如羊、贵金属等;而形式货币本身没有价值量,它的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只有契约价值。两者形式不同,但是本质上是统一的,即都被约定作为交换媒介, 都存在契约价值。货币的购买力决定于货币的契约价值,但实物货币的购买力也会受到自身商品价值的影响,通常实物货币的商品价值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高中教科书当中,货币的本质被解释为一般等价物。 [2]这个定义仅仅从职能出发,实际上并没有说明货币的本质,也无法回答内在的逻辑问题,即货币为什么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关于货币契约本质的问题可以查看货币契约。以下是过去关于货币本质的债务论说法,即经济学家认为货币是持有者对发行者的一种债权,这一说法存在明显的纰漏,无法回答发行者借入的权益是什么,如何偿还等基本问题。以下内容详细列出了过往人们对货币本质不清楚的情况下做出的各种解释: [1]债务货币就是当今主要发达国家所通行的法定货币(FiatMoney)系统,它的主要部分是由政府、公司以及私人的“货币化”的债务所构成。美元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美元在债务产生的同时被创造出来,在债务偿还的同时被销毁。流通中的每一个美元,都是一张债务欠条,每一张欠条在每一天里都在产生债务利息,而且是利滚利地增加着,这些天文数字的利息收入归谁呢?归创造出美元的银行系统。债务美元的利息是原有货币总量之外的部分,必然要求在现有货币总量之外再创造出新的债务美元,换句话说,人民借钱越多,就必须借更多的钱。债务与货币死锁在一起,其逻辑的必然结果就是,债务永远增加,直到其债务货币遭人彻底抛弃或其利息重负压垮自身经济发展,导致整个体系的最终崩溃。债务的货币化乃是现代经济最严重的潜在不稳定因素之一,它是通过透支未来的倾向资源来满足当时的需要。中国有句老话,寅吃卯粮说的正是这个意思。在货币的本质没有得到确认前,债务货币的说法有其合理一面,它解决了无商品价值的纸币和商品的交换问题,即回答了为何纸币可以购买商品的问题。但是纸币虽然和借条有一定的相似性,但却存在本质的区别:作为借条,偿还的物品通常不得少于借入的物品,这与纸币普遍存在的贬值现象相矛盾。(如果“A卖给市场5个鸡蛋”看作是“借给市场5个鸡蛋”,他卖鸡蛋得到的纸币看成是借条,那么当他要求市场偿还时,即他使用这些货币时,他应该得到至少5个鸡蛋,如果考虑利息,他应该得到更多。但现实是由于纸币的贬值,A之后将无法用他先前卖鸡蛋得到的货币再买到5个鸡蛋。从长期看纸币总是逐渐贬值的)。此外,作为借条, 借出方总是希望借入方尽快偿还物品,如果纸币是借条,那么纸币的拥有者就会尽快希望从市场买入实物,即钱用掉,这和经济学中一个普遍的现象“流动性偏好”相矛盾,即在市场稳定的情况下,人们通常更喜欢持有货币而不是实物商品。(如果年终奖是一万元现金或价值一万元的大米,你会选哪个呢?)但货币债务学说最大的缺陷还是其无法解释商品之间的交换问题,既所还非所借问题,买入(借入)的是A,卖出(偿还)的却是B,而货币最根本的作用是充当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之间的交换。所以,货币和债务存在本质的区别。非债务货币,相对于纸币而言,是错误地理解货币本质的产物。某些实物货币,以金银货币为典型代表。这种货币自身含有公认的价值量,但它同样是契约的产物,它的商品价值通常小于其作为货币的契约价值,但是由于自身商品价值的存在,它包含双重身份:货币契约和担保物,用于担保的价值即是实物货币本身的商品价值,但一般是非完全担保。这种担保可以给人们提供心理保障和价值保障,当货币的契约价值降低时,现存的商品价值可以支撑并部分弥补损失。 实物货币由于存在自身的产量问题,无法满足社会日益扩大的交易规模和物质产出,必将演化成形式货币,即早期学者所言的“债务货币”。形式货币在发行时,由于引进了国债作为担保等记账形式,表面上看起来非常类同于债务,但其实只是约束纸币发行者的一种手段,即纸币发行者并不创造价值,他只是受人民的委托来发行货币,他理所当然不应该这些纸币当成自己的财富。另外通过债务的方式来发行货币,也反映了货币作为交换媒介,本身可以没有商品价值这一客观事实。货币的流通存在发行和回笼这一对反向操作,但是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持续性,总有一些“在路上”的货币,这些 “在路上”的货币就是流通中的货币,它的数量即货币的需求量。“如果所有银行的贷款都被偿还,银行存款将不复存在,整个货币流通将会枯竭。这是一个令人惊愕的想法。我们(美联储)完全依赖商业银行。我们货币流通中的每一个美元,无论是现钞还是信用,都必须有人来借才能产生出来。如果商业银行(通过发放信贷)制造出足够的货币,我们的经济就会繁荣;否则,我们就会陷入衰退。我们绝对没有一种永久性的货币系统。当人们抓住了整个问题的关键之处,我们(货币系统)可悲的荒谬之处,以及(美联储)令人难以置信的无助,就会变得如此明显。货币是人们最应该调查和思考的问题,它的重要性在于,除非人民广泛地理解这个(货币)系统并立刻采取措施修正它,否则我们的文明将会崩溃。”——罗伯特.汉姆费尔,美联储亚特兰大银行。在所有货币中,金银货币意味着“实际拥有”,而法币则代表“欠条+许诺”。二者的价值“含金量”有着本质区别。中国的人民币介于二者之间。尽管人民币也存在着“债务化货币”的成分,但就其主体而言,仍然是体现过去已经完成的产品与服务的度量。人民币的发行并非像美元一样必须以国债作抵押,由私有中央银行发行货币,从这个角度来讲,人民币的属性更接近金银货币。同时,由于人民币没有金银作为支撑,它又有法币的基本属性,必须依靠政府的强制力才能保证货币价值。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自发产物,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是商品内在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商品所有者以货币作为媒介进行交换,也就是说货币的本质也是一种商品。关于货币的本质,西方货币学说史上曾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货币金属论,二是货币名目论。货币金属论者从货币的价值尺度、储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出发,认为货币与贵金属等同,货币必须具有金属内容和实质价值,货币的价值取决于贵金属的价值。百科x混知:图解金本位货币名目论者从货币的流通手段、支付手段等职能出发,否定货币的实质价值,认为货币只是一种符号,一种名目上的存在。货币金属论是货币金、银本位制的产物,随着20世纪初金本位制度的崩溃,其影响力正日益减弱。21世纪,在西方货币中,占统治地位的是货币名目论,这从西方的经济学教科书对货币的定义中可见一斑。美国著名经济学家米什金的《货币金融学》将货币定义为:“货币或货币供给是任何在商品或劳务的支付或在偿还债务时被普遍接受的东西。”历史上这两种观点都没有准确的掌握货币的本质, 他们都受到货币形式的干扰,并企图从货币的形式出发来定义货币的本质,因而无法给出完整统一的货币定义。事实上货币就其内在商品价值而言,并不是有或无两个断裂的选择,而是逐渐量变的过程。电子货币的商品价值几乎为0,纸币接近于0,硬币和铜板的商品价值略高,金银等贵金属货币的商品价值更高。这种量变的过程揭示了不同形式货币本质的统一性,即货币作为契约的产物,它的交换价值是契约约定的,当市场稳定,信任度高时,人们接受纸币等名目货币,当市场不稳定,信任度低时,人们更倾向于接受金属货币。以上的货币本质论述是从经济学角度展开的认识,我们还应考察货币的政治学前提和政治学背景。从政治学角度来说,货币为政权服务受制于权力。历史常识指出:一个政权的垮台往往伴随其发行货币的失效,一个政权的建立往往伴随其发行货币的成立,一个政权的形象往往伴随其发行货币的流通。由此可以认定:货币的本质是主权信用。货币符号如果从文明的角度来掌握货币的定义,我们可以做一理论认识。货币是一种固化的物质文明符号,是一种物质文明形象,是一种物质文明要素。与语言、价值观、种族、宗教等构成了我们这个星球的文明世界。简史播报编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1.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2.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3.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4.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5.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6.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黄金货币1、 最早的货币:天然海贝。2、 金属货币:铜仿贝与钱镈(布)(黄帝后期黄河中下游开始充当等价物)。3、 商周时期的货币。天然海贝仍是重要货币。金属货币广泛使用:a、铜贝与铜块;b、钱与布在关洛三晋地区正完成向金属货币的转化 。4、 春秋时期的货币空首布:流通于关洛三晋地区,“周、郑、晋、卫”主要为平尖空首布 。刀化(货):流通于东方齐国,模仿一种生产工具。蚁鼻钱:流通于南方楚国的铜仿贝。5、圆钱:圆形圆孔、圆形方孔。古代货币三晋及周布币区的圜钱秦圆钱:以两为单位,一两钱圆形圆孔无廓,半两钱圆形方孔。6、 战国时期黄金的流通战国黄金流通以斤、益为单位,以南斤为主。7、秦朝时期的货币黄金以镒名,为上币;铜钱识曰半两,重如其文,为下币;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8、 西汉时期的货币三铢钱、四铢钱、五铢钱、皮币、白金币 。9、 东汉时期的货币铁钱:公元30年,公孙述在四川铸造铁钱,历史上第一次用铁作币材。五铢钱:公元40年,光武帝从马援建议恢复五铢钱 。10、王莽时期的货币二年:错刀、契刀、大泉。六年:废错刀、契刀、五铢钱发行小泉代替五铢钱,流通大五物:金、银、铜、龟、贝五种币材`六名:金贷、银贷、泉贷、布贷、龟贷、贝贷。二十八品11、汉代的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仍是法定货币单位,单位由镒改斤,1斤=10000钱 。汉武帝时期模仿麒麟马蹄有麟趾金(圆)和马蹄金(椭圆)。西汉时期主要用于赏赐和馈赠,王莽时将黄金收归国有,东汉以后黄金减少,赏赐用丝绸、布帛、铜钱。12、三国两晋的货币魏:曾以谷帛相交易,也曾恢复五铢钱的流通;蜀:直百钱;吴: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两晋:未铸新钱,西晋主要沿用汉魏之五铢及各种古钱,东晋元帝渡江后主要沿用孙吴地区流通的旧钱。十六国:河西凉州刺史张轨恢复五铢钱,汉兴钱为我国最早的年号钱。13、南北朝时期的货币刘宋:四铢钱;南齐、萧梁:第一次大量铸铁钱,曾铸铜钱、五铢钱、短百;陈:大贷六珠;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东魏:沿永安五铢;北齐:常平五铢;北周: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南北朝之末:冀州之北民间以绢布交易,五岭以南则以盐米布交易。14、隋唐时期的货币隋文帝铸统一的标准五铢钱成为境内流通中统一的货币!唐法定货币流通制度时钱帛兼行武德四年废五铢铸开元通宝钱,规定了成色标准脱离量名钱体系,以重量作为钱币的名称。15、唐末五代的货币会昌开元钱(背面有文字的开元通宝钱,后来各州都将州名铸在钱的背面)。五代十国总体比较混乱,周世宗铸周元天宝为铸钱最多的一次。白银开始进入流通(铜钱减少,绢帛较小的可行性,白银逐渐进入流通),但在唐代主要作为器饰或财富收藏(银饼、银铤)、贿赂、谢礼、军费供应、地方进献,五代十国之后公私蓄积白银的风气逐渐形成。岭南道、江西道产银最多。16、两宋时期的货币宋代的年号钱:在通宝钱规定之外,加上皇帝的年号。北宋初发行的货币为宋元通宝与开元通宝无差别,之后还有太平通宝、淳化通宝,历代皇帝每次改元都会重铸新的年号钱。文字都是通宝、重宝、元宝等但是字体有所变化,真、草、隶、篆、行都有。北宋铜钱区:开封府、京东西、河北、淮南、江南、两浙、福建、广东西等地。北宋铁钱区:四川北宋铁钱并用区:陕西、河东南宋铜钱区:东南、南宋铁钱区:两淮、京西、湖北南宋铁钱并用区:荆门,汉中等地交子:完全可兑现的信用凭证,只能在四川使用。钱引:不用作货币,只用来兑换,可以在四川之外使用(宋徽宗改交子为钱)南宋会子:最初在东南地区民间发行,后来政|府设立会子库,完全仿照川引的方法发行会引。地方性货币:淮交、湖会、川引、银会子。17.元代的货币货币中统钞时期:奠定元纸币制度的基础,元朝不铸铜钱。中统元宝交钞以丝为本钱以贯、文为单位 。至元钞时期:元朝最重要的货币,与中统钞并行流通。至正钞时期:元代在制度上严禁白银流通,但在民间已有不少使用,纸币与白银相联系。18、明清时期的货币银铸币:银铸币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形态有银锭、银元宝等。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为对付西方银元流入,自铸银元。光绪十三年,铸造光绪元宝,又称“龙洋”,分单龙和双龙,另外还有光绪帝半身像银币19、近代的货币铜铸币从制钱到铜元银币从银两到银元(流入中国最早的外国银元是西班牙银元,光绪十三年张之洞奏请在广东设局铸造银元,光绪十六年正式批准开铸)。有时因为特殊原因,同一个国家内的不同自治体可能也会发行不同版本的货币,例如在英国,包括英格兰、苏格兰或甚至偏远离岛的泽西岛、根西岛都拥有各自发行的不同版本英镑,并且互相可在英国境内的其他地区交易,但唯有英格兰英镑才是国际承认的交易货币,其他版本的英镑在英国境外后可能会被拒绝收受。由于历史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有三种不同的法定货币,大陆地区使用人民币,港澳地区因为实行一国两制,香港法定货币是港元,澳门则是澳门元;此二者并直接或间接与美元挂钩。中国台湾地区使用新台币。每个基本货币单位通常还可以分成更小的辅币。最常用的比例是辅币为主币的1/100,比如,100 分 = 1 元。在法国大革命推广公制以前,欧洲历史上曾经长期采用1/20/240进制,例如在英国,1英镑等于20先令、240便士;法国的情况是12个但尼尔(denier)为1苏(Sol),20个苏为1里弗尔(livre,又称锂)。1:7、1:14、1:25、1:10 、1:1000 以及其他进位制也曾被使用。物物交换人类使用货币的历史产生于物物交换的时代。在原始社会,人们使用以物易物的方式,交换自己所需要的物资,比如一头羊换一把石斧。但是有时候受到用于交换的物资种类的限制,不得不寻找一种能够为交换双方都能够接受的物品。这种物品就是最原始的货币。牲畜、盐、稀有的贝壳、珍稀鸟类羽毛、宝石、沙金、石头等不容易大量获取的物品都曾经作为货币使用过。金属货币经过长年的自然淘汰,在绝大多数社会里,作为货币使用的物品逐渐被金属所取代。使用金属货币的好处是它的制造需要人工,无法从自然界大量获取,同时还易储存。数量稀少的金、银和冶炼困难的铜逐渐成为主要的货币金属。某些国家和地区使用过铁质货币。马克思说过,货币天生不是金银,但金银天生是货币。早期的金属货币是块状的,使用时需要先用试金石测试其成色,同时还要秤量重量。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逐渐建立了更加复杂而先进的货币制度。古代希腊、罗马和波斯的人们铸造重量、成色统一的硬币。这样,在使用货币的时候,既不需要秤量重量,也不需要测试成色,无疑方便得多。这些硬币上面带有国王或皇帝的头像、复杂的纹章和印玺图案,以免伪造。中国最早的金属货币是商朝的铜贝。商代在我国历史上也称青铜器时代,当时相当发达的青铜冶炼业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交易活动的增加。于是,在当时最广泛流通的贝币由于来源的不稳定而使交易发生不便,人们便寻找更适宜的货币材料,自然而然集中到青铜上,青铜币应运而生。但这种用青铜制作的金属货币在制作上很粗糙,设计简单,形状不固定,没有使用单位,在市场上也未达到广泛使用的程度。由于其外形很像作为货币的贝币,因此人们大都将其称为铜贝。据考古材料分析,铜贝产生以后,是与贝币同时流通的,铜贝发展到春秋中期,又出现了新的货币形式,即包金铜贝,它是在普通铜币的外表包一层薄金,既华贵又耐磨。铜贝不仅是我国最早的金属货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金属货币。金银西方国家的主币为金币和银币,辅币以铜、铜合金制造。随着欧洲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交易量逐渐增大,到15世纪时,经济发达的佛兰德斯和意大利北部各邦国出现了通货紧缩的恐慌。从16世纪开始,大量来自美洲的黄金和白银通过西班牙流入欧洲,挽救了欧洲的货币制度,并为其后欧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起步的条件。纸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金属货币同样显示出使用上的不便,在大额交易中需要使用大量的金属硬币,其重量和体积都令人感到烦恼。金属货币使用中还会出现磨损的问题,据不完全的统计,自从人类使用黄金作为货币以来,已经有超过两万吨的黄金在铸币厂里、或者在人们的手中、钱袋中和衣物口袋中磨损掉。于是作为金属货币的象征符号的纸币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中国宋朝年间于中国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历史沿革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春秋时期,黄金已作为货币而出现,如子贡“家累千金”,越大夫范蠡“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都说明黄金已作为衡量财富的尺度、作为一般等价物而出现了。此外,春秋时出现了铜铸币。春秋时期黄金与铜铸币虽已出现,但在实际生活中似乎普遍使用的还不够。李剑农先生统计了《左传》中记载:“赏赐、馈赠、献纳、犒 聘者二十九,或以器饰,或以车马牲畜,或以璧玉,或以帛锦,或以衣服,以生金者一,无以钱刀者";"言掳掠盗窃夺者十四,或禾麦米粟,或木材,或璧玉,或实用之兵器,或马,或钟,夺币者一,不言为钱刀之币”。因此,对春秋时期货币的使用情况不能估计过高。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货币普遍使用,但当时处于金属铸币、贵金属货币和实物货币并用时期。到战国时期,除了黄金是各国的通用货币外,铜铸币是各国民间的通用货币。古代中国的货币体系以铜币为基础。更早的货币形式还未被发现。最初的铜币形状多种多样,有刀币、布币、蚁鼻钱等很多形式。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下令全国的铜币以秦国的铜钱为标准。由于浇注铜币使用砂模,铸造好的铜币带有毛边,所以在其中央留有方孔,以便用木棍串联起来打磨修锉。这种特殊的形状使它被赋予很多象征性的神秘主义解释,有人认为铜币的圆形代表“天”,中央的方孔代表“地”。铜币上面通常带有铸造时的皇帝年号。金币在古代中国很罕见。春秋和战国时期,中国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国曾经使用过金饼和金片。但是在其他的地区和朝代里,黄金主要用于装饰和保值用途。公元前二世纪,西汉的汉武帝曾经发行过白色的鹿皮货币,用于赏赐贵族和军事将领。除了铜币以外,棉布、丝绸、大米等生活物资也曾经作为货币的计算单位(而不是实际的货币)用来支付官僚和军队的薪饷。唐朝以后,白银货币逐渐得到广泛流通。虽然国库和官方银库里的白银按照统一的成色与重量铸造成元宝以便存放,但是流通的白银却不是铸币,而是以零碎的块状流通,在市场上使用时要经过计算成色、秤量重量这些繁琐的手续。大块的银锭要用夹剪切割,零碎的小块银锭需要在银匠那里重新铸造成更大的银锭。中国不使用白银铸币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是,由于政治的不稳定性,官方无法为发行的银币提供担保,同时由于战乱频繁,民众经常将白银窖藏起来,导致市场流通额不足以支持银本位货币系统。由于携带大量的铜币极其不便,在经济高度发达的北宋时期,出现了交子的纸币。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之一。但是比起现代意义上的纸币来,它更像一种汇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沿用了纸币,并将其视为解决经济困难的妙法之一。他们不顾实际的货币流通额和经济水平,发行了大量没有保证的纸币,造成了最早的通货膨胀。元朝被由汉族人建立的明朝取代。其开国皇帝朱元璋是一位保守的农本主义者。他认为纸币是异族的东西,应该加以摈弃。但是明朝自己也发行了名为“大明宝钞”的纸币。这种纸币在民间很少使用。明朝中后期,白银开始大量流入中国,成为和铜钱一样普遍的金属货币。清朝时期,白银已经成为国家的主要货币单位(“两”)。清朝末年,墨西哥的银元开始在中国大量流通。光绪皇帝在位时期,中国铸造了自己的银币,并设立了户部银行,发行正规的纸币。1935年,中国实行法币制度,正式废除银本位。根据1936年《中美白银协定》,法币一圆等于0.265美元。中国大陆的现行法定货币叫做人民币,是由国家银行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人民币的主币是元,辅币是角和分。一元为十角,一角为十分。元、角和分有纸币,元和五角及分也有铸币。元的票面有1、2、5、10元、20元、50元、100元,角的票面有1、2、5角,分的面额有1、2、5分。人民币元的缩写符号是CNY¥。种类播报编辑购买力从理论上来说,货币购买力变化与商品的价格变化是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随着技术本身的发展,生产成本会不断降低,高科技消费品的价格难以避免长期下降的趋势,但是传统的吃饭穿衣方面,技术进步的速度是很慢的,其价格变化受到供需以及资金炒作的影响就会更为明显。 [7]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是在一定时间以后才能提取的可以获得利息的存款。这些存款虽然不能以开支票的方式使用,但通常预先通知银行可以把它转换成现金。另外,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的可转让提款单(NOW)以及自动转移服务(ATS)缩小了定期存款和活期存款的差别。这种差别缩小的结果使得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成为一种货币。准货币准货币(near-money)是指能够执行价值储藏职能,并且易于转换成交换媒介,但本身还不是交换媒介的资产。例如,股票和债券等金融资产就是准货币。货币替代物货币替代物(money substitutes)是指能够暂时执行交换媒介职能,但不能执行价值储藏职能的东西。例如,信用卡就是一种货币替代物。汇率在金本位制度下,各个实行金本位的国家之间货币按照它们各自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Gold Parity)来决定兑换比率。这个体系是以黄金的自由流动为基础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法国、俄国、德国、日本等参战国纷纷禁止黄金出口,金本位体系实际上已经崩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奥地利等国出现了货币大幅度贬值的现象。此后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一个固定的汇率基础。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国,其货币应当与黄金或美元挂钩,实行固定汇率兑换。这个协定确立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由此建立的各国货币体系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1971年8月,美元停止与黄金的自由兑换,布雷顿森林体系宣告崩溃。从此,进入符号货币时代。此后各国之间实行浮动汇率。 [3]国际标准组织(ISO)指定了一套三位字母的符号体系,用来表示各国的货币。这个标准的代号为ISO 4217。百科x混知:图解汇率类型播报编辑实物货币是指作为非货币用途的价值和作为货币用途的价值相等的实物商品。能充当实物货币的商品具有以下特征:① 普通接受性;②价值稳定;③价值均值可分性;④轻便和易携带性。很显然,一般金属都具备这些特征,因此,在实物货币的类型中,金属货币最具代表性。虚拟货币虚拟货币不具有与法定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比特币、以太币、泰达币等虚拟货币具有非货币当局发行、使用加密技术及分布式账户或类似技术、以数字化形式存在等主要特点,不具有法偿性,不应且不能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5]代用货币一般是指纸制的凭以换取实物的金属货币或金属条块,其本身价值就是所替代货币的价值。代用货币较实物货币的优越性主要有:①印刷纸币的成本较之铸造金属要低;② 避免了金属货币在流通中的磨损,甚至有意的磨削,可以节约贵金属货币;②克服了运送货币的成本与风险。当然代用货币也有一些缺点,比如易损坏、易伪造等。信用货币信用货币产生于20世纪30年代,由于世界性的经济危机,许多国家被迫脱离金本位和银本位,所发行的纸币不再能兑换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应运而生。信用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换媒介需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人们对此货币的信心;二是货币发行的立法保障。二者缺一不可。信用货币又可分为以下几种形态:①辅币。其功能是担任小额或零星交易中的媒介手段,多以贱金属制造。②现金或纸币。主要功能也是担任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的购买手段,一般为具有流通手段的纸币,其发行权为政府或者金融机构专有。③银行存款。又称债务货币,存款人可借助支票或其他支付指示,将本人的存款交付他人,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电子货币电子货币通常是指利用电脑或贮值卡所进行的金融活动。持有这种贮值卡就像持有现金一样,每次消费可以从卡片的存款金额中扣除。电子货币在方便的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如何防范电子货币被盗,如何对个人资信情况进行保密等。因此,电子货币的全面应用尚需一段科技进步和其他保障措施完善的过程。纸质货币各国纸币(23张)纸币是一种法定货币,称为法币(legal tender)。法币是政府强制流通的货币。纸币发行的基本权力为政府所有,具体由中央银行掌握。纸币和硬币的总和称为通货或现金。数字货币央行数字货币又称法定数字货币,以国家信誉为担保,由中央银行统一发行,与法定货币具有同等地位。 [4]数字化播报编辑随着数字经济快速发展与数字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全球货币金融体系迈入数字化变革时代,许多经济体央行数字货币研发按下快进键。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近日发布的全球央行数字货币发展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有105个国家和地区正在探索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其中约50个国家和地区已经进入到开发、试点、发行等高级阶段。 [6]本位播报编辑金本位货币的本位最初的纸币是以黄金为基础的,与黄金可以自由兑换,两者可以同时流通,纸币的发行量也比较少。到19世纪末,资本主义经济出现了速度空前的膨胀与发展,于是纸币逐渐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但是它们仍然有黄金作为发行的保障。这种货币制度称为“金本位”。银本位用白银做本位货币的货币制度,通货的基本单位由定量的银规定的货币本位制。在货币史上,银比金更早地充当本位货币。但在充当货币商品方面,黄金远胜于白银。西方国家随着经济的发展,银本位制先是过渡到金银复本位制,19世纪20年代后又为金本位制所取代。到了19世纪末,随着白银采铸业的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白银价值不断降低,金银之间的比价大幅度波动,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除了中国以外,各国先后放弃了银本位制。只有墨西哥、日本、印度等还保留银本位制。复本位同时规定黄金和白银为货币单位基础的本位叫做复本位。实行复本位实际上是同时实行金本位和银本位。复本位的优点是:由于货币单位以两种贵金属为基础,复本位货币价值比金本位或银本位的货币更加稳定。如果金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金本位;如果银价上涨,复本位的变化小于银本位。而复本位的主要问题是:它有时成为金本位,有时成为银本位,难以起到双重本位的作用。复本位制(Bimetallic Standard)亦称金银复本位制,是指以金、银两种特定铸币同时充作本位币,并规定其币值对比的一种货币制度。其对称是单本位制,即银本位制或金本位制。英、美、法等国在确立金本位以前均曾在 18~19世纪长期采用复本位制。不兑现本位不把贵金属作为货币单位的基础,并且规定纸币不兑换贵金属的本位叫做不兑现本位,又称为信用本位。按照这种本位制,人们可以用一种纸币兑换另一种纸币,但不能兑换贵金属。当代西方经济学家认为,在金本位或银本位制条件下,一国的货币供给量取决于它的贵金属存量,而贵金属存量又取决于贵金属的勘探和开采情况,所以货币供给量不能适应经济变化和发展的需要。但是在不兑换本位制条件下,政府可以决定货币供给量。因此,不兑现本位制更有利于政府对经济的调节。纸币本位面值为100元的人民币图片纸币本位制,亦称“自由本位制”。以国家发行的纸币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其特点是国家不规定纸币的含金量,也不允许纸币与金(银)兑换,纸币作为主币流通,具有无限法偿能力;同时,国家也发行少量金属铸币作为辅币流通,但辅币价值与用以铸造它的金属商品价值无关。由于发行纸币是国家的特权,在中央银行国有化之后,国家便委托中央银行发行纸币。中央银行发行纸币的方式是通过信贷程序进行的,所以纸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货币。由于该种货币制度不与黄金挂钩,纸币发行量一般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决定,国家要对其实行严格的管理,所以也叫“有管理的通货制度”。当今世界各国的货币制度,几乎都是纸币本位制。职能播报编辑由于货币属于商品,因此他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当处在不同形式的价值运动中的时候,货币所表现出来的作用也不尽相同: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两者的基础上形成的派生职能。流通手段流通手段就是指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的职能。在货币出现之前,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即商品-商品。货币出现后,商品交换就通过货币作为媒介来进行,即商品-货币-商品。在这里,货币在两种商品交换关系中起着媒介物的作用,执行着流通手段的职能。作为价值尺度,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作为流通手段,则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但不一定是足值的货币。这是因为,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每次都只是转瞬即逝的事情,人们关心的是它是否能起到交换媒介的作用,而并不关心它的实足价值是多少。只要社会公认它能代表一定数量的货币,代表一定的价值就行。这就产生了不足值货币代替足值货币,以及纸币代替铸币作为流通手段的可能性。相对地说,纸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是按照它所代表的金或银的价值,即代表金属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流通手段,一方面克服了物物交换中搜寻的困难,另一方面也加深了商品经济的内在矛盾。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使交换分成了买和卖两个独立的行为。二者在时间、空间上的脱节包含了危机的可能性。(参考资料:《政治经济学》。主编:吕建军。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贮藏手段含义:贮藏财富(财富的象征),不是观念上的货币,而必须是足值的金银条(如金属条块等)。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即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被保存起来的职能。货币作为贮藏手段能够自发地调节流通中的货币量。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减少时,多余的货币就退出流通;当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增加时,部分被贮存的货币就进入流通。充当贮藏手段的货币,必须是实在的足值的金银货币。只有金银铸币或金银条块才能发挥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纸币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只有当纸币币值长期保持稳定的条件下,人们才会储藏纸币。纸币有储存手段(放在银行)的职能,不具备贮藏手段的职能。支付手段支付手段是指货币在执行清偿债务时所执行的职能。在商品交换中,商品买卖可以不用现款,采用赊账的方式,到一定时期后再付现款。由于先购买,后支付,卖者成为债权人,买者成为债务人。到约定期限后,买者以货币清偿对卖者的债务。在这里,货币就起着支付手段的职能。货币作为支付手段先是在商品流通的范围内,后来扩展到商品流通领域之外。赊账买卖实际上是一种借贷活动。随着赊账买卖的发展,产生了各种信用货币,如期票、支票、汇票、银行券等。各种信用货币也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同时,它们所代表的债务可以相互抵消,这就大大减少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支付手段是在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基础上进一步产生的。由于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才能使商品与货币相交换;由于货币作为流通手段,才能产生商品买和卖的行为;只有在买卖进一步发展的情况下,才会出现买卖商品时的赊销方式,支付手段的职能才会产生。为了到期支付,必须进行货币贮藏。可见,支付手段必须以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货币贮藏职能的存在为前提。(参考资料:《政治经济学》。主编:吕建军。暨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经济影响货币货币发行量应遵循此计算公式:M: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通货量)P:商品的平均价格Q:商品数量V:货币流通速度(以货币的周转次数计算)按照通常的货币主义解释,当实际通货量大于所需的通货量时,便会导致货币贬值,形成通货膨胀。反之,就会导致通货紧缩。货币通常,每个国家都只使用唯一的一种货币,并由中央银行发行和控制。不过也存在例外,亦即多个国家可以使用同一种货币,例在欧盟国家通用的欧元,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法郎,以及在19世纪的拉丁货币同盟,名称不同但能在联盟内部自由流通的等值货币。一个国家可以选择别国的货币作为法定流通货币,比如,巴拿马选择美元作为法定货币。不同国家的货币还可能使用相同的名字,比如,在法国和比利时使用欧元之前,它们和瑞士的货币都叫法郎。有的国家的货币没有辅币,或者虽然有辅币,但是由于币值太小而只是理论上的换算单位,而没有发行实际的货币,比如日元和韩元。世界货币含义:货币在世界市场作为一般等价物发挥作用时,我们称其为世界货币。作为世界货币,必须有十足的价值,并且是贵金属块,按其实际重量来发挥其职能。实际上,发挥世界货币职能的就是金块,银块。纸币不能充当世界货币。作用:在世界市场上购买国外商品、支付国际收支差额。需要现实的货币,是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在国与国之间转移时产生的。民法货币播报编辑货币是重放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属于民法上的种类物。货币作为社会一般财富的代表,其本身的价值并不为人们所重视,人们看重的是其所代表的社会财富的多少,即表现为一定数量票面金额的多少。只要其所代表的社会财富相等,这几张货币与那几张货币,或者此种货币与彼种货币,就在质上相等。因此,作为种类物,货币具有很高的替代性。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和支付手段的功能。我国的法定货币是人民币,包括各种纸币和铸币。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人民币是我国境内唯一通行的货币,外国货币、金银都不得作为支付手段。民事主体要实现民事权利或者履行民事义务,必须遵守国家法律的规定,以人民币为支付手段,而不能违反法律规定进行外币黑市交易、逃汇、套汇等非法活动。货币在民事法律关系中的作用是:(1)担当物权的客体,自然人、法人及其他非法人组织除对一般实物享有物权外,还可对货币行使占有、适用、收益和处分。(2)充当债券的标的物。例如,货币可作为买卖之债中的价款、劳务之债中的酬金。货币作为民法上特殊的种类物,其特殊之处是:(1)货币所有权的归属。货币占有权与所有权合二为一,货币的占有人视为货币所有人。(2)货币所有权的转移。货币所有权的转移以交付为要件,即使在借款合同中,转移的也是货币所有权,而非货币的使用权。无行为能力人交付的货币也发生所有权的转移。(3)货币不发生返还请求权与占有回复诉权问题,仅能基于合同关系、不当得利或者侵权行为提出相应的请求。其特殊之处是由货币的流通手段决定的。货币政策播报编辑调控作用(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货币政策可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达到对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两方面的调节,使经济达到均衡。当总需求膨胀导致供求失衡时,可通过控制货币量达到对总需求的抑制;当总需求不足时,可通过增加币供应量,提高社会总需求,使经济继续发展。同时,货币供给的增加有利于贷款利率的降低,可减少投资成本,刺激投资增长和生产扩大,从而增加社会总供给;反之,货币供给的减少将促使贷款利率上升,从而抑制社会总供给的增加。(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无论通货膨胀的形成原因多么复杂,从总量上看,都表现为流通中的货币超过社会在不变价格下所能提供的商品和劳务总量。提高利率可使现有货币购买力推迟,减少即期社会需求,同时也使银行贷款需求减少;降低利率的作用则相反。中央银行还可以通过金融市场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货币政策通过对利率的调节能够影响人们的消费倾向和储蓄倾向。低利率鼓励消费,高利率则有利于吸收储蓄。(4)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储蓄是投资的来源,但储蓄不能自动转化为投资,储蓄向投资的转化依赖于一定的市场条件。货币政策可以通过利率的变化影响投资成本和投资的边际效率,提高储蓄转化的比重,并通过金融市场有效运作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货币政策工具可分为一般性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和选择性政策工具(包括直接信用控制、间接信用指导等)。运作货币政策的运作主要是指中央银行根据客观经济形势采取适当的政策措施调控货币供应量和信用规模,使之达到预定的货币政策目标,并以此影响整体经济的运行。通常,将货币政策的运作分为紧的货币政策和松的货币政策。(1)紧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减少货币供应量,提高利率,加强信贷控制。如果市场物价上涨,需求过度,经济过度繁荣,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大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就会采取紧缩货币的政策以减少需求。(2)松的货币政策其主要政策手段是:增加货币供应量,降低利率,放松信贷控制。如果市场产品销售不畅,经济运转困难,资金短缺,设备闲置,被认为是社会总需求小于总供给,中央银行则会采取扩大货币供应的办法以增加总需求。总的来说,在经济衰退时,总需求不足,采取松的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时,总需求过大,采取紧的货币政策。但这只是一个方面的问题,政府还必须根据现实情况对松紧程度作科学合理的把握,还必须根据政策工具本身的利弊及实施条件和效果选择适当的政策工具。与证券市场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分析:(1)利率中央银行调整基准利率,对证券价格产生影响。一般来说,利率下降时,股票价格就上升,而利率上升时,股票价格就下降。究其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利率水平的变动直接影响到公司的融资成本,从而影响到股价。利率低,可以降低公司的利息负担,直接增加公司盈利,证券收益增多,价格也随之上升;利率高,公司筹资成本也高,利息负担重,造成公司利润下降,证券收益减少,价格因此降低。另一方面,利率降低,人们宁可选择股票投资方式而减少对固定利息收益金融品种的投资,同时,证券投资者能够以低利率拆借到资金,会增大股票需求,造成股价上升;反之,若利率上升,一部分资金将会从证券市场转向银行存款,致使股价下降。除这两方面原因之外,利率还是人们藉以折现股票未来收益、评判股票价值的依据。当利率上升时,投资者评估股票价值所用的折现率也会上升,股票价值因此会下降,从而股票价格相应下降;反之则股价上升。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一般比较明显,市场反应也比较迅速。因此要把握住股票价格的走势,首先要对利率的变化趋势进行全面掌握。有必要指出的是,利率政策本身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一个组成内容,但利率的变动同时也受到其他货币政策因素的影响。如果货币供应量增加、中央银行贴现率降低、中央银行所要求的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下降,就表明中央银行在放松银根,利率将呈下降趋势;反之,则表示利率总的趋势在上升。(2)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价格的影响当政府倾向于实施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就会大量购进有价证券,从而使市场上货币供给量增加。这会推动利率下调,资金成本降低,从而企业和个人的投资和消费热情高涨,生产扩张,利润增加,这又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反之,股票价格将下跌。我们之所以特别强调公开市场业务对证券市场的影响,还在于中央银行的公开市场业务的运作是直接以国债为操作对象,从而直接关系到国债市场的供求变动,影响到国债行市的波动。(3)调节货币供应量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中央银行可以通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和再贴现政策,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资金供求,进而影响证券市场。如果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就等于冻结了一部分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由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应数额庞大的存款总量,并通过货币乘数的作用,使货币供应量更大幅度地减少,证券行情趋于下跌。同样,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对再贴现资格加以严格审查,商业银行资金成本增加,市场贴现利率上升,社会信用的收缩,证券市场的资金供应减少,使证券行情走势趋软;反之,如果中央银行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降低再贴现率,通常都会导致证券行情上扬。(4)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对证券市场的影响为了实现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政策,我国在中央银行货币政策通过贷款计划实行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对不同行业和区域采取区别对待的方针。一般说来,该项政策会对证券市场行情整体走势产生影响,而且还会因为板块效应对证券市场产生结构性影响。当直接信用控制或间接信用指导降低贷款限额、压缩信贷规模时,从紧的货币政策使证券市场行情呈下跌走势;但如果在从紧的货币政策前提下,实行总量控制,通过直接信用控制或间接信用指导区别对待,紧中有松,那么一些优先发展的产业和国家支柱产业以及农业、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产业及优先重点发展的地区的证券价格则可能不受影响,甚至逆势而上。总的来说,此时贷款流向反映当时的产业政策与区域政策,并引起证券市场价格的比价关系作出结构性的调整。黄金走势播报编辑2012年,国内贵金属市场继续蓬勃发展,各类投资品种日益丰富。各大商业银行在推出人民币账户贵金属投资品种之后,相继推出了美元账户贵金属投资品种。一方面,这省去了持有人民币账户贵金属的投资者在跟踪以“美元/盎司”计价的国际贵金属市场时所必须进行的换算操作;另一方面,该产品也将原先相互独立的外汇账户与贵金属账户联系了起来。然而,这也产生了一个新问题,即如何在黄金、美元和其他国际货币之间进行有效的配置,从而实现最大收益。因此,本文简要分析了黄金走势同主要国际货币走势相关性,希望能为投资者在资产配置方面提供一定在参考。(21世纪),黄金主要定价货币有美元、欧元、英镑和澳元,这几种货币也是外汇投资者的主要投资币种。美元不必多言,纽约,伦敦、法兰克福等主要市场的黄金交易均可以美元报价和结算;欧元凭借欧元区巨大的经济体量,自诞生起便在世界市场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英镑虽然不及往昔,但得益于其老牌世界货币的地位,如今仍是主要的世界货币之一;澳大利亚依托其巨大的资源优势,在农产品(5.80,-0.20,-3.33%)、铁矿石、有色金属等大宗商品市场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澳元也与大宗商品价格保持着日益密切的联系。因此,美元、欧元、英镑和澳元是外汇投资者的主要投资币种。由于黄金以及欧元、英镑和澳元均可以美元报价,因此,为了能准确把握各类经济事件对其影响,从而实现风险的有效规避和收益最大化,我们将主要货币走势同黄金走势作了简要的相关性分析。表 2012年金价与国际主要货币涨跌幅相关系数 黄金走势同主要国际货币走势相关性通过采集2012年初至8月底黄金和三种主要货币的每日及每周涨跌幅数据,并以该组数据为样本计算三种货币各自的涨跌幅与黄金涨跌幅的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发现三个特点:第一,短期影响力(日涨幅相关性)方面,和黄金相关度最高的参考指标不再是美元指数,而是欧元;第二,中长期影响力(周涨幅相关性)方面,欧元和黄金的相关性堪比美元指数,英镑及澳元与黄金走势的相关性仅为20%左右;第三,中期与短期一致性方面,欧元与黄金走势相关性仅下降了3.78%左右,而英镑和澳元则分别下降了大约10.52%和19.43% 。金价与国际主要货币涨跌幅相关系数变化就历史数据分析,通过采集2010年7月至2012年8月底每周黄金和货币涨跌幅数据,并以每半年的数据量为样本滚动计算三种货币各自的涨跌幅和黄金涨跌幅相关系数,我们可以发现,不仅不同货币与黄金走势的相关性存在差异,即使是某一种货币,在不同时期,它同黄金的相关性也会发生变化。如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澳元与黄金的相关性稳定在50%以上;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英镑与黄金相关性逐步增强,并在2011年7月后取代澳元,成为与黄金走势相关性最强的币种;进入2012年,英镑及澳元同黄金走势的相关性趋于下降,欧元走势与黄金的相关性逐步提升,二季度后相关系数稳定在50%左右。另外,通过比较欧元计价与美元计价的黄金走势可以发现:2012年3至8月,欧元计价的黄金价格维持在1250-1350欧元/盎司之间,形成区间震荡。该期间,欧元持续下行,带动美元计价的黄金走出震荡下跌的行情。综上所述,截至2012年8月,欧元同黄金的相关性保持较高水平。由此可以推断,影响欧元的主要因素在很大程度上也对黄金市场构成相当大的影响。欧元区的主导因素无疑是欧洲债务危机,而短期内,欧洲债务问题仍然无法有效解决。因此,黄金投资者在关注美国市场在同时,可以加强对欧元区市场变化的关注。并且,考虑到欧元和黄金较高相关性的特点,在资产配置方面,可以综合考虑在黄金和欧元资产上的投资比例,以控制风险。交易数据播报编辑2023年12月, 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汇编的交易数据显示,11月,人民币在国际支付中的份额从10月的3.6%升至4.6%,创人民币最高纪录。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占比超过日元,成为国际支付第四大货币。 [9]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钱(货币)_百度百科

)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钱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5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钱播报讨论上传视频货币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钱是商品交换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最早出现的货币是实物货币。一般来说游牧民族以牲畜、兽皮类来实现货币职能,而农业民族以五谷、布帛、农具、陶器、海贝,珠玉等充当最早的实物货币。中文名钱外文名copper coin;cash;money;fund别    名钞票、硬币、纸币、人民币、钱财出现时间原始社会末期最早货币五谷、布帛、农具等实物货币贝目录1渊源与由来2中国货币发展史3修复和归类4钱币收藏▪人民币收藏▪红军纸币收藏▪清代纸币收藏5不兑现纸币6纸币造假7有关文化▪俗语▪成语8钱的几种别称9古代的钱币渊源与由来播报编辑概述铜钱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中,半坡出土大量陶罐作为殉葬物;大汶口文化殉葬大量猪头和下颚骨,表明猪和陶器在原始社会后期曾起过货币财富的职能。但众所周知,流通较广的古代实物货币为“贝”。因为充当实物货币,牛、羊、猪等牲畜不能分割,五谷易腐烂,珠玉太少,刀铲笨重,故人们在实践中最后选择了海贝这一实物货币。海贝可作颈饰,有使用价值,便于携带与计数,因此在长期商品交换中被选为主要货币。在考古发掘中,夏代、商代遗址出土过大量天然贝,贝作为实物货币一直沿用到春秋时期。因此中国汉字中和财富、价值有关的字大多与“贝”字有关。如:贵、资、贪、贫、财、购等。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铸币的国家,距今三千年前殷商晚期墓葬出土了不少“无文铜贝”,为最原始的金属货币。至西周晚期除贝币外还流通一些无一定形状的散铜块、铜锭等金属称量货币,这在考古发掘中也有出土。综上所述,原始社会后期至夏、商、周时代主要货币形态是实物货币,流通较广的是天然贝,后期出现少量金属称量货币、铸币,属货币萌芽与形成时期。先秦货币初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商品经济发展,使在流通中要分割和鉴定成色的金属称量货币逐步不适应,而被金属铸币所取代。从春秋时期进入金属铸币阶段到战国时期已确立布币、刀货、环钱、蚁鼻钱四大货币体系:1、中原地区即赵、韩、魏三国和周王室等地,主要流行布币。布币脱胎于青铜铲形农具“镈 ” [1]和“布”同音假借。春秋时期的布币主要是空首布,即有装柄的空心銎。而战国时期的布币主要是平首布,即相对“空首布”而言,已无装柄中空的銎,而形似铲状铜片。布币形制大致分平肩、耸肩、圆肩和方足、尖足、圆足等类别,一般由平肩平底布或平肩方足向耸肩尖足布、圆肩圆足布演化,地区后扩展到楚国和燕国等地。2、东方的齐国和北方的燕国主要使用刀币。刀币分“燕明刀”和“齐刀化”两大类型。刀币形状取象于山戎 、北狄等北方游牧民族渔猎用的刀类工具。由于齐刀面有“化”字文而称“刀化”。刀货形状刀背分弧背、折背、直背,刀首有平首、尖首之分,也是我国早期一种青铜铸币。3、西北方的秦国独用环币,其形制取象于纺轮或玉壁演化而来。环币分圆形圆孔和方孔两种,战国时期即较早铸行的是圆形圆孔,后秦惠文王,秦始皇铸圆形方孔“半两”钱,圆形环钱是方孔钱的原始状态。4、南方楚国铸币铜贝称蚁鼻钱,由贝币演化而来。铜贝“ 钱文”形似鬼脸,为“贝化”二字组合。蚁鼻喻小,意即小钱。楚国有文铜贝铸币俗称“鬼脸钱”、“蚁鼻钱”。楚国除蚁鼻钱外,还有黄金称量货币,是战国时期唯一以黄金为流通货币的国家。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四大货币体系分别由刀、铲、纺轮等劳动生产工具演化而来,由此可见当时各地征战、渔猎、制陶、纺织与贸易往来等经济生活地区特色与社会风貌。同时形成四大货币区,也是诸侯割据的产物。随经济与商品交易发展,各国货币互相流通,要求并相应促进币制出现统一与标准化趋势。历朝纲钱沿革纲钱指国家或地方政权法定发行的一类钱币。由一种纲钱的不同版别派生出“目钱”。纲举目张,构成钱币的统系。以纲钱为线索可了解货币沿革史;以目钱为线索可涉足古钱币鉴赏与考古。下文主要由历朝纲钱沿革解读古代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历史变幻。纲钱体系从秦汉到明清可分二大阶段。第一阶段:秦汉与隋唐以铜铸币为主,是以秦“半两钱”和汉“五铢钱”为主干铢两体系阶段。第二阶段唐宋到明清除了铸币出现年号,宝文体系有别于前铢两体系外,还出现纸币与银本位体系,下分叙。(一)秦汉“半两钱”秦汉“半两钱”秦统一六国后,政治统一要求经济统一作基础,秦始皇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在统一文字,度量衡同时,也统一了货币。规定以“黄金”为上币,以镒(20两)为单位,以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钱文“半两”与实重相符,这种方孔圆钱从此成为中国货币的主要形式一直沿用二千多年。为何取这种形制呢?主要是环形便于携带,而方孔穿绳索铜钱不易旋转,可防磨损。也有人认为这种形制表达了古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秦朝方孔圆钱是世界上最早由政府法定的货币。鉴别战国和秦朝的“半两钱”可从书法入手。战国币钱文“半两”为大篆:而秦朝币钱文“半两”为小篆。相传秦币由宰相李斯所书。大概受此影响,秦朝之后的钱文大都出自达官贵人或书法名家之手。宋朝还出现皇帝御书钱。中国古钱币与西方货币的区别之一是中国古钱版面以钱文为主,流通币极少有图案为主的,而西方货币则以动植物,人象等图案为主。古钱上的书法艺术为另一话题当别论。据说秦始皇为防备百姓造反收天下兵器铸十二金人。这势必影响铜钱的铸量。因铜价极高,货币流通量不足,故秦半两钱价值很高。汉初发生“秦钱重(价高)难用”问题。汉承秦制沿用半两钱,但刘邦当皇帝时国家很穷,改铸了许多小钱,先后出现“榆荚半两八铢半两,四铢半两等。一两为二十四铢,因对秦半两大幅减重,“半两”名实不符。尤其是一种小半两,形似榆树果实而称“榆荚半两”重不足1克,直径不足1厘米。汉还允民间私铸与郡国铸币,引起币制紊乱与通货膨胀,至汉武帝大改币制。(二)汉“五铢钱”与沿革五铢钱1、汉武帝首创“五铢钱”。汉武帝即位后,“外事四夷,内兴功利”急需开辟财源。同时郡国自由铸钱,造成币制混乱,物价上涨,威胁中央财政。于是汉武帝公元前118年下令废除汉初郡国制币权,改由中央统一铸币。设“上林三官”即钟官(掌铸钱)、辨铜(掌原料)、均输(掌制范),组成中央铸币机构负责铸造五铢钱,也称上林钱和三官钱。五铢钱质量高,改变了货币混乱现象,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经济发展。从汉武帝起历西汉,新莽,东汉,魏、晋、南北朝到隋唐共七百多年。五铢长期为历朝法定货币。因五铁钱轻重合宜,中国以“五铢”为主要形制的方孔圆钱还影响日本、安南、朝鲜等国。而泰国的货币单位仍称“铢”与此不无关系。2、新货币制大乱与铸钱精品问世。西汉晚期,王莽建新朝,托古改制,滥发货币。如:“大泉五十”是王莽上台后为解决经济危机而铸行的一种大钱。“泉”是“钱”字的借用。王莽相信 纬学说,在他夺取刘姓天下后,为讳忌“刘”字,刘字由卯、金、刀三字组成,故钱文中不用“金”字而用“泉”。一枚“大泉五十”重量只及西汉五铢钱重量的二个半,却要当五十个五铢钱用。意味着每发行一枚大钱就要从百姓手中夺走四十七个半五铢钱财富,这必然引起人民不满,于是民间仍用五铢钱交易。为此王莽以重刑酷法规定:凡敢私藏五铢钱者将作为犯人充军戍边。由币制混乱可见王莽统治不得人心,必垮无疑。此外还有一种大钱名“刀平五千”即一枚大钱当五千个五铢钱。如此大额钱币必有人冒死伪造。为防盗铸私钱,除颁行刑法重治外,另创造了一种新币形,即把古代刀币和圆钱结合,创造出世界上第一枚双色金属钱币。为防假私铸而使“大泉五十”、“刀平五千”等官行币“做工精绝”,这一扭曲风情也令后人千年叹息。东汉恢复西汉以来的五铢钱制度,到东汉末年,董卓进京毁五铢钱,更铸小钱,引起通货膨胀,货币制度再陷混乱。3、“六朝五铢”劣钱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分裂时期,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社会经济遭破坏,史称此时“钱法大坏”。为了省铜,五铢钱越做越小,有“鹅眼”、 “鸡目”之称,更有剪凿边圈,称剪边五铢,一枚钱改二枚,面额却大,百当千用。钱币界把这一时期五铢钱统称为“六朝五铢”。六朝即建都南京的三国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这一时期五铢钱除铸造粗劣且钱文革率、笔画不全。有将“五铢”写成“五金”者,也有写成反文“铢五”的。但期间五铢钱也有个别例外的,如北魏“太和五铢”,“永安五铢”,史称“重如其文”,质量上乘,不仅使人想到北魏孝文帝的一系列成功改革。4、隋朝“五铢钱”与传闻。隋代隋文帝铸造“开皇五铢”结束了汉末以来三百多年钱制庞杂局面,这也是最后一个使用五铢钱的朝代。有人辩认隋“五铢钱”五铢的“五”即“X”字左边加竖 | 为“|X”,放倒后似为“凶”字。于是有人说是隋的凶兆,预示其灭亡为时不远了。故隋朝“五铢钱”较好辩认。其实这种写法北魏也曾有过,这不过是老百姓借此诅咒隋末战乱而已。唐朝起方孔圆钱方孔圆钱1、唐高祖首创“宝文”“年号钱”唐代是一个经济文化都发达的强盛朝代。据考唐高祖武德年间621年铸行“开元通宝”钱,结束了秦汉以来以重量铢两定名的钱币体系,而开创了唐宋以后以“文”为单位的年号,宝文体系铜铸币。“开元”有创始,首创之意,“通宝”即流通的宝货。其在重量单位上有大突破,古代衡法二十四铢为一两。“开元通宝”开创十进位制,每枚重二铢四 为一文钱,积十文钱重一两,即十钱一两“以钱代铢”。开元通宝在唐代铸行二百多年而使币制长期稳定。唐以“文”计数,以钱两为重量单位的宝文钱体系沿袭到清朝历时千年。另相传唐高祖铸行的“开元通宝”由初唐书法大家欧阳询所书的增文采,被誉书法币。安史之乱后,唐肃宗为对付财政困难、铸造大钱,称“乾元重宝”。这是最早称“重宝”的钱,一文重宝当开元钱十文,引起通货贬值,物价飞涨,盗铸严重,人心不安。至晚唐唐武宗废佛,取佛铜大量铸“会昌开元”钱,使延续了半个世纪的通货紧缩现象才有所缓和。“乾元”,“会昌”均为纪年。五代十国是军阀割据混战分裂时期,由于政权林立,货币五花八门,是一个货币混乱时期。币材除铜外还有锡、铁等。大额钱币当十当百,甚至当千当万流行。钱制的混乱复杂反映出割据战乱带来的经济恶化。综上所述,铜铸币方孔圆钱从铢两体系转变为年号,宝文体系为货币发展一大转折时期。两宋到明清1、两宋“年号钱”、“御书币”与“纸币”两宋的铜铸币以采用年号为显著特点。据考证年号首创于汉武帝,而“年号钱”始于十六国时四川成都李寿的“汉兴钱”。最后一枚年号钱为袁世凯复辟帝制铸行的“洪宪元年,当十铜元。”此钱随袁世凯垮台,存在不到四个月。“年号钱”因铸有年号,标明铸造时间,使人在考证古币年代时可一目了然,这在钱币形式发展上是一个进步。历朝年号钱中宋、明、清三朝的钱币最容易收集。另外,历代书法中要数宋朝见著。相传宋神宗元丰年间所铸元丰钱有篆、隶、楷、草四种书体,其中苏东坡手笔的隶书钱文沉着、豪迈,被称“东坡元丰”。宋哲宗年间司马光和苏东坡用篆、行两种书法写过对文钱“元裕通宝“。使宋朝流行书币币对文钱。擅长书法的皇帝耐不住寂寞,也往往在钱文上一展身手。由皇帝书写的“御书钱”,据考证第一人为宋太宗赵炅,而历代皇帝中书法成就最高为宋徽宗赵佶。他治国安邦无能,“靖康之耻”与儿子钦宗一起被掳为金兵俘虏。但对琴棋书画情有独钟,尤其是书法“瘦金体”铁画银钩,别具一功。宋朝书法币见著与皇帝身体力行推崇不无关系,尤其是年号御书钱流行。此钱文风到明朝有变。明代中叶开始钱文都出自匠人之手,字体呆板,不讲布局结构,谈不到书法艺术了。两宋时期铸币铜铁钱并行,因铜器比铜币值钱,有毁钱铸器现象,少见铜钱而出现铁钱。另外随经济重心南移,货币流通扩大,两宋产生的纸币是世界上最早出现的纸币。这纸币是一种象征性货币,它是社会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同时与造纸和印刷技术的进步也有关。北宋的纸币主要有交子,南宋有会子、关子。交子、会子都是当时对票据、证券、况换券类的俗称。而币值是否稳定成为经济财政局势的晴雨表。辽、宋、西夏等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与汉族交往中受中原经济文化影响,除了使用唐宋所铸铜币外,也发行过民族文字与汉文类铜铸币。2、元代币制以纸币为主元代曾铸行过少量铜钱,但货币主要流通纸币。这在中国古代是较突出的。元代的纸币称为钞。原钞本不许挪用,纸钞发行量有严格限制。但元末政治腐败,皇室奢侈,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入不敷出,政府只好靠滥发纸币来弥补,引起物价飞涨。加上黄河改道泛滥,天灾人祸,故称“开河变钞祸根源”,可见滥发纸币与元朝灭亡很有关系。3、明朝由纸币政策转 以银为主,以钱为辅的体系。发行纸币在货币史上虽是一个进步,但历代统治者无不利用它来剥削,掠夺人民而使纸币纸策崩溃。如明朝初朱元璋就推行纸币政策,发行“大明宝钞”与铜钱并用。但大明宝钞不定发行限额,也没准备金,很快就导致通货膨胀,故明中叶嘉靖年后,宝钞已不能通行,民间主要用白银和铜钱。如明朝“班匠”以银代役、雇工工资,富豪积家产等都主要用银量了。银量被铸为一定标准的银锭从元朝开始,从元朝至元年间开始,银锭自名“元宝”,这是中国称银锭为“元宝”的开始。同时民间流行铜制钱,质材由青铜转黄铜,铸行以年号为号的通宝钱。4、清朝铜钱,纸币和机制币清代铜钱沿用明朝的制度,主要铸行小平钱。清代铜钱中以咸丰钱最为复杂,钱文有通宝、重宝和元宝之分,面值不同,钱局不同。清朝民间商务大数用银,小钱用钱,钱、银并行。清初一百年以银锭为主币,征税一两以上必须收银,清朝各州县每年分夏,秋两季征收田赋,完粮必须是足银。因中央不铸造统一流通银两,民间使用的银子未必是足银,各地银锭形式、成色、平码不同,因此每逢纳税前由银匠和银铺将民间散银熔铸成足银上当。一些银匠勾结吏役趁机在银两成色,分量上苛剥百姓,造成许多复杂的社会问题。清朝后期银锭开始向银元转化。明朝中叶起,在对外贸易中外国商人用他们的银元购买中国丝、茶、瓷器等,使各种外国银元开始在中国流行。到清道光年间,从签不平等《南京条约》开始,赔款用的银元都是“洋钱”,当时中国本国还没银元。库存洋钱不足抵销数目剧增的对外赔款,于是迫使清末政府开始自己铸造银元。中国最早的机制洋式银元为光绪年间的“光绪元宝”,俗称“龙洋”,因银元背面一般铸有龙纹而得名。同时出现机制铜元,又称“铜板”。机制银币和铜元的出现对中国传统的银两货币和方孔圆形为主的铜钱制是一种巨大冲击。清代发行的纸币品种复杂,有官钞和私钞之分,官钞即由官府金融机构发行,私钞由民间金融机构发行,纸钞又可分铜钱票(可兑换方孔铜钱)、铜元票(可兑换铜元)、银两票(可兑换白银)、银元票(可兑换银元)四种。发行纸币开始有库银准备金、钞本来凭证。综上所述,从两宋到明清,纸币产生与流通,白银货币地位日益提高和明清开始确立银本位制的纸币制度,晚清机制币体系出现,为中国货币史发展的第二阶段后期情况。中国货币发展史播报编辑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货币的国家之一,使用货币的历史长达五千年之久。中国古代货币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先后经历了六次重大的演变:一、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货币 实拍(12张)在中国的汉字中,凡与价值有关的字,大都从“贝”。由此可见,贝是我国最早的货币。随着商品交换的迅速发展,货币需求量越来越大,海贝已无法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开始用铜仿制海贝。铜贝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一次重大演变。随着人工铸币的大量使用,海贝这种自然货币便慢慢退出了中国的货币舞台。二、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演变从商朝铜贝出现后到战国时期,我国的货币逐渐形成了以诸侯称雄割据为特色的四大体系,即:铲币、刀币、圜钱、楚币(爰金、蚁鼻钱)。秦统一中国后,秦始皇于公元前210年颁布了中国最早的货币法“以秦币同天下之币”,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通行秦国圆形方孔的半两钱。圆形方孔的秦半两钱在全国的通行,结束了我国古代货币形状各异、重量悬殊的杂乱状态,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杂乱形状向规范形状的一次重大演变。秦半两钱确定下来的这种圆形方孔的形制,一直沿续到民国初期。三、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刘邦建汉后,允民私铸钱币,豪绅富商和地方势力乘机大铸恶钱而牟利。文帝时“邓通大夫也,以铸钱财过王者。”元鼎四年(前115年),汉武帝收回了郡国铸币权,由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从此确定了由中央政府对钱币铸造、发行的统一管理,这是中国古代货币史上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一次重大演变。此后,历代铸币皆由中央直接经管。铸币权收归中央,对稳定各朝的政局和经济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四、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秦汉以来所铸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四铢”等等(二十四铢为一两)。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李渊决心改革币制,废轻重不一的历代古钱,取“开辟新纪元”之意,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开元通宝一反秦汉旧制,钱文不书重量,是我国古代货币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开元通宝钱是我国最早的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钱文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它一直沿用到辛亥革命后的“民国通宝”。五、由金属货币向纸币交子的演变北宋时,由于铸钱的铜料紧缺,政府为弥补铜钱的不足,在一些地区大量地铸造铁钱。据《宋史》记载,当时四川所铸铁钱一贯就重达二十五斤八两。在四川买一匹罗(丝织品),要付一百三十斤重的铁钱。铁钱如此笨重不便,纸币交子就在四川地区应运而生。交子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一次重要演变。交子不但是我国最早的纸币,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六、由手工铸币向机制纸币的演变清朝后期,随着国外先进科学技术的逐渐传入,光绪年间已开始在国外购买造币机器,用于制造银元、铜元。后来,广东开始用机器制造无孔当十铜元。因制造者获利丰厚,各省纷纷仿效。清末机制货币的出现,是我国古代货币史上由手工铸币向机制货币的重大演变。从此,不但铸造货币的工艺发生了重大变化,而且使流通了二千多年的圆形方孔钱寿终正寝。修复和归类播报编辑钱(3张)对纸币进行初步加工处理是集币的首要工作,因为纸币一旦进入市场,经流通之后,都或多或少会受到污染,表面会很脏并附着很多细菌,如果不对其进行初步加工,细菌在潮湿地便会发霉、产生霉点,这样便会污染集钞本,影响收藏效果,也会降低收藏品的品相和价值,减少其保存寿命。可见,一套行之有效的归类整理方法对于纸币收藏者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一般对于各种品相的纸币,有以下这些基本的整理方法:(1)对于未流通过的全品相纸币,可以直接进入集钞本。对一些中、高档品还应进行塑料袋包装,以免用手触摸时沾上汗水油污,必要时甚至可以采取塑料真空封装以隔绝空气。(2)对已弄脏了的纸币,要经过浸泡、吸水、干燥等清洗工序对其进行修复。浸泡时间应由纸币的好坏决定。切记只能用清水浸泡,任何清洁剂都不被允许加入水中浸泡纸币,否则会使纸币脱色或变色,那样后果不堪设想。用清水浸泡后,要随时更换已经变黄的水,然后用能吸水的纸张垫在清洗过的纸币下面,均匀轻压使吸水纸吸去附着的多余水份,之后让它自然晾干,切不可用熨斗或其它加热机进行加热干燥。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类似旧私贴这种用旧式老棉纸印制的纸币,则不能进行水浸,以防纸化开、破损,只能用沾湿的棉花弄湿纸币的四边和角,把卷曲部份展平清洁。(3)对于透明胶条粘贴过的纸币,该如何进行处理呢?粘贴纸币的透明胶条,时间长久之后,变黄、硬化且有所卷曲,所以有必要对其进行处理,将其揭下来。此时最好的处理方法便是用建筑行业调油漆用的稀释料把胶带弄湿,用钳子慢慢将胶条撕下,而对于纸币上残留的胶,可用稀释料轻轻擦拭去掉。(4)对于已破损或断开的纸币,则可用相同颜色的旧棉纸如(旧以契等)修补破损部分和断开处。对于一些有缺损的纸币,应选找有类似花纹、颜色相同的老纸币,在正面加以贴补,对于高档纸币,则建议最好请专门从事纸币修补行业的技师对其进行加工修补。钱币收藏播报编辑人民币收藏第五套人民币,100元面额各版人民币都有一定的收藏价值。若说具体各套人民币中的具体高价值品种,应属以下品种:第一套人民币:1951年版一万元“牧马图”券(60万元)、五百元“瞻德城”券(30万元)、五千元“蒙古包”券(20万元);第二套人民币:1953年版三元券(7000元)、五元券(6000元)、十元券(65000元);第三套人民币:1960年版壹角券(1100元)、1962年版“背绿水印”壹角券(9000元)、1962年版“背绿”壹角券(600元);第四套人民币:1980年版50元券(125元)、100元券(120元);第五套人民币:正在发行流通,尚无珍稀品种。红军纸币收藏正面上方刊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12个字,左右各印五星,中间及四角由对称花饰组成,并有纪值“伍角”二字,下方注明“凭票贰张兑换银元壹圆”。背面以花饰为主。票幅67毫米×103毫米,正面呈浅紫色,背面呈浅红色。纪年:1933。从票面设计内涵分析,尤其是将东半球和西半球地图分别嵌入“伍”和“角”这两个字的圆圈之内,以示将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据笔者查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是1932年3月在江西瑞金叶坪成立,毛泽民任行长。当时打算发行1角、2角、5角、1元、5元、10元7种面额的纸币,但由于战争的原因,5元和10元纸币没有发行。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进行战略转移,国家银行随军长征,并一度停止发行货币。红军到达遵义,为筹集物资,又发行纸币作军饷发给战士,离开遵义时,用银元和实物收回。红军到达陕北后,中央政府成立了西北办事处,国家银行也成立了西北分行。1937年1月,西北分行随中央政府机关迁至延安后,为进一步适应统一战线形势的需要,统一使用法币,从而停止了国家银行货币发行工作,并全面回收苏区纸币,因回收彻底,留传至今的属凤毛麟角,收全一套难度极大。清代纸币收藏清代印刷的“户部官票”和“大清宝钞”,多为木版或铜版印刷,与宋、元、明时相仿。票 面呈竖方形,尺幅较大,虽为二色或三色套印,但色彩单调,印刷技术并不复杂。民间多能 仿制。当时的官府既要防止民间伪造,又无技术措施,只好在票面上加盖官府印鉴,用以保 证信誉和增强可靠性。这在中国印钞史上,尚属早期、简单的仿伪措施。与此同时,政府还 制定了维护钞票信誉的法律,通过对伪造者和揭发报官者进行惩罚和奖励的法律条款,来防 止和制裁伪造者,以保证钞票的流通和信誉。不兑现纸币播报编辑不兑现纸币是由政府发行的不能兑换成黄金或白银的纸币,其购买力源于政府的权威和信誉。纸币造假播报编辑一元纸币1、造假者用电子分色原理仿制印刷解放区纸币和第一套人民币,由于电子分色印刷采用的样板是真品,而解放区纸币和第一套人民币又大多使用平版印刷,防伪效果较差,因此,伪币的乱真程度相当高,若将伪币与真品放在一起,几乎难以分辨。集币爱好者在收藏这类纸币前应对解放区纸币和第一套人民币的发行背景要有所了解,真品当年在全国各地分散印刷,所用的纸质、规格不一致,且真品币面上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有多种规格,无一重复;而伪币所采用的纸张基本上选自同一产地,纸质相似,且伪币上的阿拉伯数字编号仅一至两种规格。2、第二套人民币壹分、贰分、伍分币有两种版别,第一个版别是1953年原版纸币,罗马字母后面有一排阿拉伯数字编号,俗称“带号码”,第二个版别是80年代初期,国家为了缓解流通市场找零的困难,利用原1953年版纸分币的钢模,隐去阿拉伯数字,重新印制的壹分、贰分、伍分币,俗称“无号码”。造假者看准了钱币市场上原版“带号码”纸分币价格近100元一套和再版“无号码”纸分币价格仅1元一套之间的差价,于是在再版纸分币上加印一排阿拉伯数字,冒充原版“带号码”来蒙骗一些识币不精的集币爱好者。所以,人们在购买“带号码”纸分币时应仔细观察阿拉伯数字编号与纸币上的文字、图案、颜色是否自然一致。3、第三套人民币设计新颖、制作精美,历来是造假禁区,过去从没发现过赝品。来造假者采用高科技手法将第三套人民币中的壹元、市价为4元,贰元、市价为45元的普通五角星水印改制成五角星和古钱币水印、市价壹元为50元,贰元为140元。它是一般等价物用英文来说就是Money is any marketable good or token used by a society as a store of value, a medium of exchange, or a unit of account. Money objects can meet some or all of these needs. Since the needs arise naturally, societies organically create a money object when none exists. In other cases, a central authority creates a money object; this is more frequently the case in modern societies with paper money有关文化播报编辑俗语财能通神,有钱能使鬼推磨!人为财死,鸟为食亡。钱不是万能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钱!用得当,可驱鬼推磨;钱!用不当,必遭鬼缠身!有钱之后不是为了更有钱。富可敌国,但不可游戏人间。财不露白。朋友是人生真正的财富。视钱财如粪土 你将失去得到钱财的思想动力。对金钱的贪婪自私是因为我们高估了自己对钱的需求以及钱对我们自身的价值和重要性。——死心眼的爱情逻辑向钱看,向厚赚。成语变贪厉薄 不贪为宝 好酒贪杯 桀贪骜诈 激贪厉俗 嫉贪如雠 恋酒贪花狼贪虎视 狼贪鼠窃 蝼蚁贪生 怕死贪生 起早贪黑 使贪使愚 贪财好色贪多嚼不烂 贪多务得 贪得无厌 贪而无信 贪夫狥财 贪夫徇财 盆满钵满腰缠万贯 富甲天下 陶朱之富 多钱善贾 钱可通神 百万富翁 黄金万两 家财万贯 财大气粗钱的几种别称播报编辑1、青蚨。传说中的虫名。《太平御览》卷九五○引 汉 刘安 《淮南万毕术》:“青蚨还钱:青蚨一名鱼伯,或曰蒲,以其子母各等,置瓮中,埋东行阴垣下,三日后开之,即相从。以母血涂八十一钱,亦以子血涂八十一钱,以其钱更互市,置子用母,置母用子,钱皆自还。”后因用以指钱。2、布泉。《周礼·天官·外府》“掌邦布之入出” 汉 郑玄 注:“布,泉(钱)也。其藏曰泉,其行曰布。”故以“布泉”泛指钱财、货财。3、孔方。即孔方兄,又称家兄,钱的谑称。旧时铜钱外圆,中有方孔,故名。又钱字由“金、戈、戈”组成,“戈”“哥”音同,于是“称兄道弟”。语出 晋 鲁褒 《钱神论》“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其积如山,其流如川。动静有时,行藏有节,市井便易,不患耗折。难折象寿,不匮象道,故能长久,为世神宝。亲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无翼而飞,无足而走,解严毅之颜,开难发之口。”4、货泉。王莽代汉称帝后,十分嫉恶刘氏。因为钱字有“金、刀”,而“刘”字的正是由“卯、金、刀”组成(皆指繁体字),王莽便改称钱为“货泉”。“泉”字由“白、水”两字组成,故又称“白水真人”。5、阿堵物。典出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的 《世说新语·规箴第十》:“王夷甫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妇欲试之,令婢以钱绕床,不得行。夷甫晨起,见钱阂(阻碍)行,呼婢曰:‘举却阿堵物。’”“阿堵”是当时方言,“这个”的意思。“举却阿堵物”意即“拿开这个东西”。6、没奈何。旧指特大银锭,言难以动用。宋代洪迈《夷坚支志》记载,宋人张循王家中富有,怕人盗取,为此,他让人把每一千两白银熔成一个大球,称为“没奈何”,意思是谁也奈何它不得。7、上清童子。古钱的别称。相传唐朝贞观年间,岑文本避暑山亭,有一“上清童子元宝”进见。语毕,送之出亭,于墙下忽然不见。掘地,得古钱一枚,乃悟“上清童子”为铜名,“元宝”为钱文。见唐代谷神子《博异志·岑文本》。后遂以“上清童子”为钱的别名之一。8、邓通。在西汉时期,有人把邓通作为钱的别称。《金瓶梅》三十回中有“正是富贵必因奸巧得,功名全仗邓通成”的诗句,邓通就是钱的别称,邓通是西汉文帝刘恒的一个宠臣官居上大夫。文帝曾赐给邓通一座铜矿山,并破例允许邓通开矿铸钱,因而邓通钱遍布天下。因此后世“邓通”成为钱的别称。9、王者。又称老王、王老,钱的别称。 唐代李冗《独异志》卷中:“ 唐富人王元宝,玄宗问其家财多少?曰:‘臣请以一缣系陛下南山一树,南山树尽,臣缣未穷。’时人谓钱为‘王者’,以有‘元宝’字也。”10、鹅眼,或称“鸡目钱”。北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第一百六十八卷:“梁末丧乱,铁钱不行,民间私用鹅眼钱。甲子,改铸五铢钱,一当鹅眼之十。”南朝宋代沈庆通家私铸的钱,一千钱长不满三寸,被称为鹅眼钱。比鹅眼钱更劣的钱,称为綖(音延yán)环钱,入水不沉,随手破碎,商贾不敢行用。11、腰缠。古人很少直接把钱币放在衣囊里,出门在外携带的金银、铜钱一般放在束腰用的腰带里,然后把腰带缠绕在腰间,故称“盘缠”(同今天“腰包”之意),这样既不会遗失,又不会露财。借指金钱,古代还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故事。12、铜臭。本义为铜钱的臭气,后常用来讥讽惟利是图的人,也特指金钱。西晋司马彪 《九州春秋》:“崔烈,廷尉卿。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烈时入钱五百万,得为司徒。及拜日,天子临轩,百僚毕会。帝顾谓幸者曰:“恨不小靳,可至千万。”程夫人於傍应曰:“崔公,冀州名士,岂肯买官,赖我得是,反不知姝邪?”烈问其子钧曰:“吾居三公,於议者何如?”钧曰:“大人少有英称,历位卿守,论者不谓当为三公。而今登其位,天下失望。”烈曰:“何为然也?”钧者:“论者嫌其铜臭耳。”13、不动尊。称藏钱不用,如佛之安生不动,而把钱叫做“不动尊”。宋代陶彀 《清异录》:“郎君家库里有许多青铜,教做不动尊,可惜烂了。”钱为铜铸,也多有称钱为“青铜”,或“铜”的。14、钞票。起源于金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宋太宗初年,随着商业的繁荣和交易的扩大,当时使用的铁钱已经不能适应交易的需要,于是在四川成都由十六家富商联合发行了一种纸币,当时被称作“交子”。与宋朝大致相同时期的这个金朝,也在公元1154年也发行了纸币交钞。交钞是金代盛行的纸币流通券,发行时间大约有80年,曾经流通金国,在金代货币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也叫钞引,分为大钞、小钞。我们把纸币称为钞票或简称钞,就是从那时流传下来的。15、袁大头:民国初年,因发行的银币上有袁世凯像,钱就被称为“袁大头”。16、大团结:新中国成立后十元面额人民币面上印有“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图案,钱被称为“大团结”。17、人头币:游戏币古代的钱币播报编辑铸币:指铸成一定大小形状,具有一定重量和面额价值,充当法定流通手段的金属货币,古代铸币材料以铜为主,以后相继出现金银铸币。在中国,金银铸币的出现尽管比较早,但加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还是在近代现代。布币:对春秋战国时期行的空首布,平首布等铲状货币的总称。刀币:对春秋战国时期铸行的针首刀,尖首刀,明刀和齐刀,圆首刀等各种刀形货币的总称。圆钱:圆形货币的总称,包括圆孔圆钱和方孔圆钱两种,一般指后一种。空首布:春秋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平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和耸肩尖足空首布。平首布:战国时期铸币,包括布,异形布,主足布,尖足布,圆足布等,主要流通于三晋和燕国地区。铢两货币:指中国隋以前铸行的以铢,两为重量单位,重量为钱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等。五分钱:西汉高后六年铸,属于半两钱的一种。三分钱:西汉武帝建元五年发行的货币,属半两钱的一种。比轮: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大小轻重并行,大钱称“比轮”,形容其大如车轮。四文:即一钱当小钱四枚用,一般指东晋时沿用孙吴旧钱中大小适合的钱。小平钱:值一文的小钱,也称平钱,小钱,一般直径在2.4厘米左右,重3.5克左右。折二钱:当二文使用的钱,一般直径在2.8厘米左右,重7克左右。折三钱:当三文用的钱,一般直径在3.1厘米左右。重10克左右。《以此类推》大钱:大面值钱和大型钱的总称,六朝时称标准大小的五铢钱为大钱,文:钱币的基本单位名称,一枚小平钱称一文。贯:一千钍称贯,又铸钱场所穿在钱孔中的方形木条也称贯小样:指钱径小于同类型钱者。大样:指钱径大于同类型钱者。面:指钱币之正面。面文:钱币正面的文字。背:钱币的背面,又称幕。背文:钱背文字,也称好,方者叫方穿,方孔,圆者叫圆穿,圆孔。广穿:指钱孔较大者。狭穿:指钱孔较小者。内郭:指钱孔四周这突出部分,又称好郭。广郭:指内部较宽者狭郭:指内部较狭者。重郭:指两重内郭。决文:指钱身方孔之一角或数角尖出者。四决文:指钱身方孔四角尖出者,又称四决。粟角:是一种特殊的四决文,方孔四角尖出处呈小点状。四出文:指钱身方孔四角有阳文延伸至郭外,又称四出,四道。外郭:指钱身外周之突出部分,又称外缘,外轮,肉郭,边郭。宽缘:外郭较宽,又称宽轮,宽边,狭缘:外部较狭,又称狭轮,狭边。重轮:指二得外郭。额轮:指外郭外高内低,多见于王莽钱。削边:指外郭向外斜削,正与额轮相反。磨边钱:指磨去外郭边缘之钱。肉:指钱币的内外郭之间无文字图案部分,厚者称厚肉,薄者称薄肉。日:指钱背之凸起的圆圈,又称日文月:指钱面,背之凸起圆弧,又称月文,甲文,月痕,圆弧向上称仰月,向下称偃月星:指钱面,背之凸起圆点,又称星文。圈星:指钱背下凹之圆圈。孕星:指背的仰月上星。光背:指钱无文,又称素背,光背,素幕。合背:指误用二件面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有钱文。合面:指误用二件背范铸成的钱,双面均是钱背。直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顺读,对读。旋读:钱文按上下左右次序排列,也称环读。左读:指钱文由左向右读。传形:指刻成正字的阴文范铸成之钱,钱文呈反字状,见于先秦至六朝时期。离郭:指钱文远离内郭接郭:指钱文均与内郭相连。隔轮:指钱文远离外郭不相连接。连轮:指钱文与外郭相连。深字:指钱文特别深峻。隐起文:指钱文高低粗细不一。聚头:指钱文之首均对内郭,又称聚首。并足:指钱文之首均对外郭。重文:指钱身上出现重复钱文,又称摇头,因为范身上有重复印痕所致。生坑:指新出土之钱,表面氧化严重。老生坑:指出土已久的铜钱铜锈被传世色泽所掩。熟坑:指未经入土的传世古钱。传世古:指流传世上未经入土之钱表面的颜色,一般呈褐色,有光泽,又称黑漆古。包浆:指铜钱传世色泽,除黑色外,又有褐色,暗红色,橙黄色等多种。水银古:出土古钱表面之一种银白色氧化层,又称水银锈,水银沁。雕母:用铜,锡,铅,牙,骨,木等材料雕成的钱币模型,又称祖钱。母钱:翻铸时作模之钱,一般由雕母直接翻铸而成。铁母:指铸造铁钱之母钱,本身为铜质。铁范铜:以铁钱范型翻铸的铜钱。样钱:试铸及初铸的样版钱.部颁样钱:由中央户,工两部监制颁发各省作为标准的样钱,也可称作母钱用。进呈样钱:地方进呈有关当局审查的样钱。剪凿钱:剪边钱与延环钱的总称,即将一枚圆钱剪凿成内外二枚。剪边钱:被剪凿去外圈之钱。又称对文饼钱:王莽时厚型货泉的俗称。后来在北宋时宽缘厚型的咸平,祥符钱也称饼钱。对钱:指钱文对称之钱,其钱文,轮郭,大小,厚薄,铜质等相同,惟采用不同的书体,但字形笔势仍互相吻合,又称和合钱。始于南唐,盛于两宋。公式女钱:南朝梁武帝时所铸无外郭的五铢钱,也称女钱。男钱:王莽时布泉的俗称。红钱:清代新疆铸行的铜钱,因红铜岳而得名。制钱:封建时代本朝铸行的钱币。正用钱:作为正式通货的钱币。厌胜钱:属压邪取吉性质的非用钱,多作吉庆,上梁,供奉,悬挂,佩带之用,又称压胜钱,押胜钱。宫钱:封建时代皇宫内节日庆典作装饰,赏赐用的特制钱。佩钱:古人佩带在身上作为装饰品的钱币。供养钱:寺观内作为供品的钱币,一般藏天佛像腹中或挂于佛龛之旁,又称佛脏钱。春钱:元代的一种金银小钱,妇女用作首饰。秘戏钱:带有简陋的男女性交图案的钱币。打马钱:打马游戏中的棋子,又称马钱。金背:明代用四火铜(经过四次熔炼的铜)铸的铜钱。火漆:明代用二火铜铸的铜钱。旋边:用旋车对铸钱进行挫磨加工。恶钱:唐代劣质私铸钱的称谓。有铁锡,铜沙,铜荡,穿穴等名目。夹锡钱:北宋微宗年间蔡京主行的一种夹锡铁钱。钱范:铸钱模型,印钱币正面的称面范,印背面的称背范。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什么是货币? - 知乎

什么是货币? - 知乎切换模式写文章登录/注册什么是货币?苗延波定居海外的商法学者什么是货币?——对于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特征的描述苗延波一 关于货币的定义及其本质上千年来一直存在着大量的争论。亚里士多德是最早对货币伦理进行专门论述的人。他首先指出,货币是属人的存在。认为货币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由人的习惯、协议或国家的立法所定出来的。因此,他认为,货币的价值可以由法律规定,以致可以根据法律废除货币。这种观点是货币名目论和货币国定论的前驱和萌芽。他认为,货币是出于人们交易的需要而产生的,是由于物物交换的不便,才促使人们选择了一种商品作为交换媒介。他经过考察后认为,交易是自然发展起来的,随着生产的发展,交换的内容和范围不断地增多和扩大。这种简单的物物交换便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于是钱币就应运而生了。在运输和购买的过程中,人类希望有某种本身既属有用而又便于携带的货物作为交售余物,即购取所缺货物的中介货物。于是人们发现铁、银及类似的金属合乎这种要求,这样每块能够表明其他货物的价值的金属,就是货币。亚里士多德还认为,货币有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双重属性。因而,货币是价值的共同尺度,是交换的媒介。 在亚当 斯密的理论体系中,有几个基本的概念和观点。这几个观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且都是围绕解释货币的概念为基础。 第一个观点是,国民财富指的是物质财富而不是价值财富。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国民的劳动,是供给他们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这种必需品和便利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本国生产的直接产物,二是用这类产品从外国购买进来的物品。也就是说,国民财富就是自己国家的国民自己生产出来的,以及从外国购买进来的必需品和便利品组合。因此,国民财富是产品的物质组成部分,而非产品的价值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国民财富指的仅仅是物质的产品,而不是价值的产品。 第二个观点是,人类所从事的生产是产品生产,而不是商品生产。他认为,国民财富既然是物质的财富,那么生产自然就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这种生产的目的本身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吃喝穿住的需要。当这种需要得到满足之后,如果尚有剩余的产品,那么,这些剩余的产品就要用来进行交换,只有进行了交换的产品才是商品。交换的产品既然是剩余的产品,那么,剩余产品的生产就是对于产品的生产,而不是对于商品的生产。在人类早期的个体化生产阶段,因为生产的目的仅仅是为了人类自己使用、消费,这种生产只能是产品生产,而不可能是商品生产。只有人类发展到较高阶段的社会化生产阶段,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不断提高,生产的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多,人类生产产品的目的已经不仅仅是满足于自己使用和消费了,此时,社会生产产品的目的变为了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尤其是资产阶级产生之后,资产阶级生产产品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价值。因此,此时的生产才成为对于商品的生产,而不是产品的生产。因为,此时生产的产品更多地是为了进行交换。 第三个观点是,交换是产品之间的交换,而不是商品之间的交换。他认为,既然交换的产品是剩余的产品,那么交换就是产品的交换或者物物的交换。为了区别消费的产品和交换的产品,就把交换的产品叫做商品,而把消费的产品叫做产品。人们用各自消费不了的剩余产品相互交换,得到的是对方的剩余产品。得到对方的剩余产品以后就进入了消费,不再用来交换,商品的概念也就消失了。在人类早期的个体化生产阶段,因为,交换是用自己剩余的产品和别人的剩余产品进行交换,所以交换是产品交换而不是商品交换。而在社会化生产阶段,生产者是为了获得产品中所包含的价值,所以,商品生产也就产生了商品的交换而不是产品的交换。 第四个观点是,货币就是产品交换的媒介,它和牛、贝壳一样,是物质产品。他认为,所谓一定数额的货币,不仅是指这个数额的货币内含的金块,内中还暗指这一数额货币所能换得的货物,所以,在这个场合,这个数额的货币所表示的财富或收入,不能同时等于这两种价值,却只能等于二者之一。但此时,与其说等于财富和收入,不如说等于价值;与其说等于货币,不如说等于货币所值。可见,金银货币和其他一切商品一样都是交换的产品或者商品。因此,货币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在个体化生产阶段,就表现为产品与产品的交换或者物物交换;而在社会化生产阶段却纯粹表现为价值交换。 第五个观点是,金银货币的交换价值(或者价格)是由劳动决定的。他认为,金银货币的价格是基本上不变化的,包括代表金银铸币的纸币也是一样的。因此,金银货币可以购买任何商品,任何商品也可以购买金银货币。这就是商品交换的实质内容,也就是人们所谓的市场经济的实质的内容。在人类早期的个体化生产阶段,由于金银货币价格的稳定性,所以,剩余产品作为商品的交换,就会处于自由、平等的交换,这对于个体化生产阶段是完全适应的。而在社会化生产阶段,金银货币的价格的变化特别是纸币脱离了金本位的条件下,纸币的价格就决定于它的发行的数量,随着发行数量的不断增加,纸币不断地贬值,同时物价就不断地上涨。 可见,亚当 斯密认为,货币就是产品交换的媒介,它和牛、贝壳一样,是物质产品。因此,货币和其他一切商品交换,在个体化生产阶段,就表现为产品与产品的交换或者物物交换;而在社会化生产阶段却纯粹表现为价值交换。 约翰 洛克(John Locke,1632-1704年,英国哲学家)在《论降低利息及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一文中讨论货币性质时说过:“因为黄金和白银耐久、稀少并且很难伪造,所以人们一致同意给它们以一种想象的价值,使它们成为共同的保证物;因此人们在交换时,用任何数量的这种金属,一定可以换得同等价值的其他东西。于是逐渐形成一种局面:这些金属被认为具有内在价值,使它们成为共同的交换媒介,而这种内在价值,只不过是人们付出或收入它们的数量;因为金银作为货币,并没有其他价值,只不过是可以作为使我们得到我们所想要的东西的保证,而只是由于它们的数量,它们才能使我们得到我们想要的东西。”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洛克关于货币价值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第一,货币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人们想象的,是人们的主观意识; 第二,对货币价值的想象来自人们共同的意念,可以理解为是一种契约的结果; 第三,正是人们对货币作为货币价值的共同想象,才使货币具有交换媒介的价值。 洛克是同时持有货币金属论和货币名目论思想的学者。所谓货币金属论,就是将货币看成是贵金属商品,作为劳动生产物,其价值由劳动和土地共同决定。所谓货币名目论,就是将货币看成是一个符号,其本身没有价值,其作为货币的价值是人们集体想象的结果。 洛克关于货币性质的思想在古典经济学时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有的人反对,有的人赞成。不赞成者如在巴黎掀起过金融风暴的苏格兰人约翰 劳(John Law,1671—1729)。他在1705年的时候,写过一本名叫《论货币和贸易——兼向国家供应货币的建议》的书。这本书的主题,是构建一个以土地为抵押的纸币银行计划。他也读过约翰 洛克的《论降低利息及提高货币价值的后果》这篇文章。在讨论货币的性质时,约翰 劳说:“洛克先生和其他论述过这个问题的人说,人们的一致同意,赋予了白银以假想的价值,因为白银具有适合于当作货币的诸特点。我想象不出来,不同的国家怎么会同意赋予某种东西(例如白银)以假想的价值,用它来表示所有其他商品的价值;想象不出来某一国家怎么会接受这种与所交换的东西价值不等的东西;想象不出来假想的价值怎么能保持下去。” 实际上,约翰 劳是一个天才的货币制度的设计者,他对于纸币制度的构建有着充分的想象力。他所缺乏的是对货币作为债务承诺手段的把握。他应当明白,一个人的想象如果不能赋予对象物以货币的价值,这种个人想象就只能是一种狂想。只有在当这种想象获得集体的认同,并以契约的形式形成的时候,他的想象才能变成现实。 赞同洛克关于货币性质的思想的人也大有人在。爱尔兰经济和金融学家理查德 坎蒂隆(Richard Cantillon,1680—1734)在其名著《商业性质概论》中,评述洛克的思想说:“洛克先生说,人类的约定使金银具有价值。这是无可怀疑的,因为它并不是绝对必要的。正是这同意约定赋予了并且每天都在赋予花边、亚麻、绸布、铜和其他金属以价值。尽管缺少这类东西之中的任何一种,人类照样可以生存,但绝不能由此而得出结论:金银只有想象的价值。它们具有同生产它们所使用的土地和劳动成比例的价值。像其他商品和未加工的产品一样,只有在支出了大致同所赋予它们的价值相等的生产费用时,黄金和白银才能够被生产出来。”坎蒂隆认为,洛克的关于货币性质的两个理论并不矛盾。他完全赞同洛克的思想——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由劳动和土地共同决定,货币作为货币的价值来自人们的集体想象,是集体意向性的产物。 不仅理查德 坎蒂隆,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也对洛克关于货币作为货币的价值来自人们集体想象的思想表示了赞同。在孟德斯鸠看来,货币是人类创设出来便利交换的工具,本身并不是财富。货币的价值是标记性的、拟制性的,是人们主观赋予的。孟德斯鸠认为:“黄金和白银……就其本身而言,是毫无用处的;它们之所以成为财富,只是因为人们选用它们作为财富的标志。”孟德斯鸠的这一判断,纯粹是洛克的思想的翻版。 除了上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对于货币的性质的观点之外,其他的关于货币定义的观点还有诸如:人们普遍接受的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的物品;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的物品;无需支付利息,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货币就是贵金属,就是财富,货币的实体必须以贵金属构成,只有金银才是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其价值由其金属价值决定;等等。被认为最新的货币理论则认为,货币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根本上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这一理论号称已经为所有的经济学实践所检验,并且“为几百年的货币本质之争划上了句号”。推出最后这种观点的逻辑推理和证明过程是: 当市场处于物物交换阶段时,交换能否发生取决于交换双方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互补性,可是,这种互补性并不总是存在的,可能甲手里有A货,而缺B货,而乙手里有B货,而缺D货,如果此时在一个地方仅有甲乙双方,那么甲乙双方之间的交换就无法进行。这时,假定在同一个地方存在另外一个丙,他手里有D货,而缺A货,那么,此时,在甲乙丙三方有某个约定的前提之下,交换就可能在甲乙丙三者间以双方交换的形式发生。这个约定就是:乙与丙约定用A货来换取D货,这样乙就可以用手里的B货来和甲交换甲手里的A货;尽管A货并不是乙最终需要的D货,但此时,D货便充当了交换媒介的角色,乙用从甲手里换来的A货,换到了乙所需要的丙手里的D货。如果把在这个事例中的角色延伸开来,把甲指代成买家,乙指代成卖家,丙指代成市场,它既可以是某个丙,也可以是内部存在交换的组合。这样A货就充当了通货的角色,即甲用A货来向乙购买他所需的B货,而乙则持有A货并用它来和丙交换D货。当交换在更大范围内发生时,交换双方供给与需求双向匹配的重要性就不断降低,如果市场的规模足够大,那么就总是存在可能的第三方,他能够提供缺失的供给来满足交换者的需求。这个第三方就是市场,市场是包含所有交换者的总体。于是,在乙与其他的参与交换者之间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那么,如果再追究甲的A货是从何而来的问题时,就可能存在两种可能——交换所得或者自行产出。如果是自行产出,那么甲就成为一个通货的生产者,也就是货币的发行者,他显然接受了这样一个事实:即A货可以用来交换其所需。如果是交换所得,即甲是从丁的手里拿到A货,那么甲与丁交换得到A货时,乙就成为来自市场的第三方,甲也应与乙约定A货可以交换其所需,故甲乙之间就有了一个共同的约定。我们把这个事件中的交换关系进行简并,于是他们就又得到一个结论:只要交换者与市场能够达成一个约定,约定某个物品对其他物品的交换权,那么交换就总能够进行。 如果不存在丙,则市场上没有乙需要的产品D货,因为乙获取市场丙需要的A货就没有意义,那么乙与甲交换来获得A货的行为也就没有了意义,甲乙的之间的交换也不会进行,整个交换必定会中止。就乙而言,在其所有B货为甲所需的同时,其所需D货也能从市场取得,那么乙才愿意与市场丙交换。对乙而言,甲同样可视为市场的一部分。这样甲与乙之间的单向匹配,乙与丙之间的单向匹配,丙与甲之间的单向匹配在归纳为个体与市场时,即表现为甲与市场丙(含乙)之间的双向匹配,乙与市场丙(含甲)之间的双向匹配。而此乃是物物交换得以发生的基本条件。因而货币的作用就在于将供给和需求单向匹配的双方无法达成的交换通过市场而实现,进而实现市场所有交换者的供需转换,即所有向所需的转换。将所有交给市场的同时也要求市场提供其所需乃是交换的前提,所有与所需的转换通过买卖两个独立的过程次序发生,那么,货币就是这一过程的约定。 我认为,上述的这些关于货币的定义,其实是对于货币职能的描述——用于支付商品劳务和清偿债务;充当交换媒介,价值、贮藏、价格标准和延期支付标准和作为公众净财富的流动资产;货币就是财富;货币必须有实质价值。它们实质上都没有给货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而最后一种观点所讲述的那一大套甲乙丙丁之间的交易过程,不过是交易各方参与交易的一个过程,而在货币在市场中为交易各方获得各自所需要的货品时,所起到的依然是一个中介和媒介的作用。而将货币定义为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实际上也是仅仅说出了货币的职能之一,即充当产品的所有者与市场消费者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一种合约的作用。我们应当充分地认识到,设立这种合约的目的是为了在生产出来的产品和物品所有者与市场消费者之间能够顺利地进行一种交换行为,而这种行为其本质上是一种市场行为,在这个市场上所进行的任何一种交易行为都来自于契约,如果没有契约,任何市场上的交易都无法进行。因此,将货币定义为是一种所有者与市场关于交换权的契约,是所有者相互之间的约定,其实还是没有从实质上厘定货币的定义。 我认为,通过我们对于货币的诞生和一些特征的讨论,我们可以大致总结出货币的基本定义(含义)——任何一种能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或者财富储藏手段等功能的物品,都可被看作是货币。货币对于人类来说最重要的既不是贵金属,也不是财富,而是一种信任,一种信仰,这种信任或信仰既来自于货币本身的基本职能,更来自于货币背后所表现出来的完善的社会信任体系。如果没有来自于其背后的强大的社会信任体系的支撑,货币就不可能成其为货币。而在当代社会里,在货币的背后还隐藏着另一个不容忽视的、甚至是最重要的特征或者属性——国家权力。在当今世界,国家和政权、组织的权力和综合实力,才是货币得以确立和获取人们信任和信仰的基础和根源。对于货币含义的理解,我们下面接着还要通过对于货币的本质的论述来做进一步的阐述。二 在探讨了货币的定义之后,要进一步解释清楚货币究竟为何物,接下来还需要继续探讨的就是货币的本质问题。而要全面理解货币的本质问题,除了首先要研讨货币的概念和特征之外,还要弄清楚的是“本质”这个词汇自身所包含的哲学的应然和现实中实然的含义。 “本质”一词有四个基本释义:一是指事物中常在的不变的形体;二是指事物的根本性质;三是指某类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基本特质;四是指事物存在的根据。其近义词有实质、性子、本体、本色;其反义词有现象、表象、表面等。一般认为,本质是指本身的形体,本来的形体,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本质一词语出晋代刘智《论天》:“言闇虚者,以为当日之冲,地体之荫,日光不至,谓之闇虚。凡光之所照,光体小於蔽,则大於本质。”对于一个事物“本质”的理解和研究,可以使人们脱离事物具体的形象或者表象,有助于了解这个事物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和运作规律,从而有助于人们进行改变世界的创新活动。比如,当人们知道了凳子的本质就是一个可以坐下来让人们休息的东西,那么人类就可以脱离其木材料、传统结构样式,开创各种新型的凳子,如冰凳、水果凳、气球凳等等。再比如,既然人们知道了动物的本质是由细胞构成的物,那么人类也就知道了所有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一般规律。所以,我们也可以说,本质所表现出来的是一个事物存在、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其包括了事物本身和本来的形体、状貌、事实和资质,一句话,就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属性。 从以上对于“本质”一词的理解来看,作为货币,它需要同时具备两种属性。首先,它不需要有任何的内在价值。一种货币之所以值钱,是因为我们人类社会赋予了它价值。其次,货币还需要其化学性质稳定、容易携带、没有毒性,而且还得比较稀有,一般轻易得不到。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种属性的物质,才能够成为货币。 中国传统货币理论认为,货币的本质是商品或一般等价物,而西方经济学则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任何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中国有学者认为,中国传统货币理论和西方经济学对货币本质的认识都存在偏差,前者的理论只适用于金属货币经济,不适用于信用货币经济;而后者的理论则只是描述了货币的表象,没有涉及货币的本质内容。他认为,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利用这一观念能较好地描述各种货币形式的内在特征。也有学者赞同上述观点,并进一步认为,在货币演变过程中,货币的信用担保主体逐步外化,但其信用结构最后都收敛为对货币具有普遍接受能力的信任,所以货币的本质是信用,它贯穿了货币演变的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易成本递减和货币的信用风险递增又是货币发展的两个本质规律,它们共同决定着货币演变的历程。 也有学者把货币本质的理解为,货币起源于债权债务的量度及偿付,任何主权国家有能力赋予其国民一定的税收负担,同时定义税收缴纳的货币单位,由此税收制度创造了公众对国家主权货币的需求。主权货币是一国的负债,而国民持有货币的需求来自于国家承诺接受以该货币支付其对国家的债务(税收)。 我认为,认为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的论点并没有深入到货币的本质属性之内部,仅仅是对于货币所表现出来的特征、职能和功能的一种描述。也就是说,货币的功能或者作用相当于一般等价物。而我们要想真正理解货币本质属性,必须透过货币的表征现象,而深入到货币自身更为抽象的、背后隐藏和蕴含着的、反映出人类从骨子里对于货币这种现象的认可和自觉使用的深层次的心理因素和原因。只有解析出了这个层面的东西,才能够真正揭示出货币的本质属性。我认为,货币本身是一种信用,也是人类的一种信仰。 在历史上有很多商品曾经被人类作为货币,很多文中所叙述的石头货币现象,也反复地被无数次的演绎和探讨。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雅浦岛的货币不是费币,而是背后的一套以信用记录以及靠这种记录进行清算构成的体系。费币只是用来记账的表征。货币,是信用记录以及信用清算构成的体系,通货只是这个体系的代表。 在位于北纬9度的太平洋上的一个群岛之中,有一个岛屿,名叫雅浦岛。直到19世纪60年代德国的一个名叫哥德弗罗伊公司(J.C.Godeffroy & Sohn)在这个岛上建立起了商栈之前,这个岛屿几乎不为外面的世界所知。在此之前,这是一个名符其实的世外桃源,一个地球上居住有常住居民且最为避世的地方。其实,早在18世纪30年代,就曾有一批天主教传教士,因为来到这里进行的传教活动惹恼了当地的巫医,被当地的居民杀了个一干二净。自此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里,再没有外人来打扰过这座静寂的小岛。 1869年,德国的哥德弗罗伊公司开始在岛上设立商栈,并且生意做得越来越大。德国人的这一举动,引起了西班牙人的关注,1885年他们宣布拥有雅浦岛,建立了一个行政机构,派驻了一名地方长官行使管理权。最终雅浦岛的归属问题演变成了一场国际官司,交由教皇裁定。最后,教皇裁定,西班牙可以在政治上控制这座岛屿,但德国享有全部的商贸权。但是,经过1898年的美西战争,1899年,西班牙以330万美元的价格把岛卖给了德国。 雅浦岛真正让世人了解并且开始关注,要归功于美国的一位名叫威廉 亨利 福内斯三世(William Henry Furness III)的冒险家。他于1903年在岛上生活了2个月,并于1910年发表了一篇关于当地自然环境与社会构成的详尽报告。在这篇报告中,作者记述了雅浦岛上的属于自己的一套种姓制度,记录了岛上人们日常的生活,特别是记录了岛上丰富多彩的歌舞活动,以及岛上的宗教活动。但是,最让福内斯三世震惊的是,雅浦岛拥有自成一体的货币体系。 岛内仅有鱼、椰子和海参三种产品,没有任何农作物和手工制品。可以用来与外界交换的商品仅有鱼、椰子和海参三种。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一个独立的、简单的、自然的经济体系里,却隐藏着一套高度发达且独具一格的、仅属于这个岛所特有的货币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费币(fei),费币构建起了当地的货币体系。 这种叫做“费”的货币是一种又大又厚的石轮,直径从1英尺到12英尺不等。这些石轮有的直径达4米、最重可达5吨。石轮中间有一个孔洞,孔洞的大小各异,与整块石头的尺寸相当。这个孔洞可以插进一根粗大的棒子,目的是为了方便运输。 这些石轮是从距离该岛300海里之遥的帕劳群岛中的一个名叫巴伯尔图阿普岛的地方开采出来,然后经打制后,用独木舟运回雅浦岛的。 这种钱币的价值主要由其自身的大小来决定,越大的石轮所代表的价值就越高,小的石轮的价值就相对较小。但是,在看大小的同时,也要看石轮的纹理是否光滑,石轮的质地是否纯正。一般来说,纹理越清晰、质地越光滑、颜色越发白的石轮的价值要略高一些;而纹理不够清晰、质地不够光滑、颜色发灰或发暗的石轮的价值则相对较低。 在这里,虽然这些被称为“费”的石轮起到了货币的作用,但是,岛上的居民在平时却很少搬动它们,这一来是因为这些石轮十分沉重,不易搬迁;二来是因为这些石轮所代表的价值并非很高,比如,要由四个壮汉才能搬动的一个石轮的价值仅仅相当于一头猪的价钱;三来是因为在这里平时所进行交易的方式往往是债务之间的相互抵销,而非立即付清账款。账款一般留到以后的交易中进行再转结,也就是,这块石轮可以成为下一次交易中债务人和债权人之间账款的结算依据。即便是到了需要清算的时候,也很少需要真正搬动费币,因为,这种石币对于所有者来说,无需现实地持有它。在交易完成后,原来应当从原来主人那里搬走的石币,依然原封不动地留在了原来的主人那里,甚至于在石轮上都不需要为交易做出任何的标记。 在岛上,衡量一个家庭是否富裕的标准,不是是否实际占有费币或者实际占有多少费币,而是是否具有一种口誉——人们所口口相传或者公开认可的、可能是任何人根本就没有见到过的、历史上曾经属于他们家的费币。哪怕这块费币在很久以前就永远地沉在了海底。即便如此,这块费币的交易价值也丝毫不会受到任何影响。他们家所拥有的这块石块所代表的财富也不容置疑。在这个岛上甚至出现过这样的情形——当年统治这个岛的德国人,在向当地居民征收罚金的时候,就在“费”上画一个黑色十字,表明此块石币已被政府征收,石币的所有人竟然非常尊重这种做法,在被迫履行义务之后,再请求德国人把石轮上的十字擦去,以示石币的主人已经履行了自己的义务,这块石币又物归原主了。这就像我们现在所说的那样,如果世界上都在传说某一个国家很富有,因为在他们国家的国库里堆积着山丘一样的真金白银和稀世珍宝,虽然人们并没有亲眼看见过或者亲手摸过这些金银和珠宝,但是,人们就是相信这是事实。于是,所有国家都争先恐后地去购买这个国家的国债、股票和其他资产。这是什么?这就是信誉,一个国家的信誉。这种信誉是被普罗大众所认可的,在普罗大众的眼里是毋庸置疑的!这也就难怪,当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John Maynard Keynes)看到了福内斯的这本《石币之岛》一书后感慨道:“福内斯的书让我们了解到,有一个民族对货币的观念,可能比其他国家的人聪明得多。雅浦岛的实践更有逻辑,储备黄金这种现代的做法可以从中汲取很多的经验。” 因此,对此,《货币的祸害——货币史片断》一书的作者M.弗里德曼评价说:雅浦岛的石币与我们文明社会的黄金并无区别;既然我们认为黄金是真实而且合理的,那么雅浦岛的石币也应当被当地居民认为是真实且合理的;当1932年法兰西银行在美国卖出美元,换回黄金后,也要求纽约联储银行把黄金存至其会计账簿上。作为回应,联储把黄金从一个抽屉中,放入了另一个抽屉中,并做个记号,表明抽屉中存放的是法国财产。这与雅浦岛的信用货币制度并无区别。 我们从石币之岛的故事中至少可以得到如下几点印象和启示: 第一,雅浦岛本身不出产能够用于制造货币的这种石灰岩质的石块,否则该岛将无法抑制货币的泛滥及通货膨胀。 第二,制造石轮应当是很艰难的一件事情,否则无法体现其稀缺性。制造货币的人,也要付出相当的劳动和风险才能采集和制造出这样的石块。首先,石轮的开采、雕琢与运输都是需要付出巨大的劳动,甚至要冒着生命危险,否则其他人是不会认可石币的价值的,也不会愿意以自己的产品来换取轻易取得的石轮。其次,制造这种石轮需要专门的技术,一般人无法轻易学到。所以,其石块的价值是无法轻易估算得到的,因而它的非同一般的价值能够得到全岛人的高度和充分的认可。 第三,在雅浦岛上根本没有现钞,也不存在任何银行,货币完全是由一些专门的采石工制造出来。 第四,这种原始的信用制度可能只适合于自然状态下的小规模经济,也就是所谓的熟人社会。雅浦岛的信用制度之存在至少需要依托于两个前提条件:其一,岛上必须处于自然经济状态,交易不普遍,且货币的周转速度也比较慢。当地居民甚至有可能终其一生,也没有几次交易行为产生。否则,石币今天归甲,明天归乙,后天归丙,大后天归丁,……这样长此以往,世界岂不乱了套?其二,必须是小规模的经济体。在这种经济体中,所有权的公示成本很低,一项交易,全岛人都知道,只要交易一开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了石币的所有权的归属已经转移,自然不必再需要有其他的特别的公示。如果石币的所有权的归属上有瑕疵,就象德国人在上面划了黑十字,是根本无法继续作为支付手段的。谁都不愿意接受有麻烦或者不确定的货币和商品。 英国人菲利克斯 马汀在《货币野史》这本书里,提出了货币是信用记录以及信用清算构成的体系,是一种信用的问题。三 这里需要特别申明的一点是,货币的本质是一种信用,或者叫信仰,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货币也起源于这种信用或者信仰。从货币的起源的逻辑来讲,物物交换是货币起源的前提,而物物交换中存在着的不方便和问题,才促使了货币的诞生;虽然货币的本质属性,固然自货币刚一诞生时就自然而然的存在,但是,这不等于说,是由于货币的本质属性才使货币诞生出来的。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国家货币理论使得货币的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国家信用,成为了货币发行的基础和本位,而非传统所说的黄金白银。货币的本质,实质上就是一种建立在国家本位基础之上的一种一般等价物。 在货币刚刚开始被人类使用的过程中,它自身的本质属性也是逐步地体现出来的。因为我相信,在货币刚刚诞生之时,或者叫诞生之初,人类对于货币的使用还停留在尝试和探索的阶段,人类仅仅是在体验着货币给人类的交易活动带来的便捷和便利。甚至在货币诞生之初,物物交换和使用货币进行交换应当是交替而行甚至并行的,人类对于货币的信任度和信用的建立,是在使用货币的过程中随着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而建立起来的。随着货币形态的逐步固定和货币制度的诞生与确立,货币的本质属性也才逐步地显露出来。因此,我们不能把货币的起源和诞生的过程与货币的本质属性这两个问题混淆起来,而把货币的本质当做货币起源的原因和过程。货币和法律等其他社会现象一样,都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而非凭空而来的天外之物,或者是人类凭空幻想出来或者捏造出来的虚幻的东西。任何社会现象其自身所固有的本质属性和特征,不能拿来将其作为该事物起源的原因和过程。这就像不能因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这双重性,而认定人是由于这两种属性而诞生或者起源的。这是荒谬和不科学的。起源,指事物产生的根源。不能说事物的本质属性与事物产生的根源是一回事。这个事物产生了,才能体现出它的本质属性,如果根本没有这个事物,又何来其本质属性的问题。这是一个基本的逻辑问题。因此,不能把货币诞生的起源和货币本质属性混为一谈,甚至把货币的本质属性——信用,作为货币起源的依据。那是一种逻辑上的错误和荒谬。 但是,我们要明白,对于经济来说,当产品、利润、货币三者形成有机循环时,整个社会的财富就会增加。但是,货币并不等于财富。货币只是形成财富的手段,健康的货币循环能形成财富,恶性的货币狂飙则吞噬财富。如果,商业的利润已经没有了,产品也不流动了,只有货币在狂飙,那将是整个社会的灾难!其结果就是:社会财富更加集中到权力阶层的手中,而依靠诚实劳动而生存的广大民众,所等来的结局就只能是自己多年积累的财富在瞬间被洗劫一空。 货币即政治,由债券、股票、货币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更是政治的延续。四 要全面理解货币的概念,除了要弄清楚货币本质属性之外,还需要从货币的几个主要的特征出发去予以考量和探讨。我认为,货币至少具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货币是一种商品 从前文对于货币起源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得知,货币的前身就是普普通通的商品,它是在交换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可以用来与一般商品进行交换的一般等价物。任何在商品交换中之所以能够充当货币的东西,首先就在于它们是商品,与普通商品一样,都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也就是交换的价值。没有这种与普通商品的共性,货币就不具备与商品进行交换的基础和前提。所以说,货币首先是一种商品。 2.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货币是商品,但又不是普通商品,而是一种特殊的商品。 首先,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 人类之间进行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一种物与物的直接交换。但是,随着商品交换范围的日益扩大,商品交换的总种类也随之增多。为了解决交换过程出现的问题和麻烦,货币便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货币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后,整个商品世界便被分裂为两大块:一块是各式各样的商品,它们以各种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另一块就是货币,它作为价值的代表而存在,它以商品价值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对商品进行挑选和购买。而在物物直接交换中,买和卖的双方行为是同时进行的,其间并不需要媒介;而货币出现以后,买和卖的双方行为便成为了两个不同的行为,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是可以分离的。这就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打破了商品直接交换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也就是说克服了物物交换能够完成的前提——必须是交易双方同时都需要对方的商品,这也就克服了商品交换的存在的问题和障碍,有利于商品交换的顺利进行和发展。但同时,这种交换方式也带来新的矛盾,这就是——买和卖两个行为的脱节,商品所有者可能在这里卖商品,而后又到那里买其他的商品;也可能今天卖商品,明天买商品,其结果是必然造成有的出卖人的商品卖不出去。所以,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且具有一般商品所不具备的特点和特征。 其次,货币虽然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等价物。 货币和一般等价物是有区别的,其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不同地区或者一个地区内的一般等价物可能会不同,即使在一个地区和区域因为所交换的商品不同,等价物可能也是不同的。但是,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是相对固定的,比如,在中国的商代,由海贝来充当相对固定的一般等价物。只有一般等价物被相对地固定下来之后,这种一般等价物才能被认定为货币,它就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进行交换。而在货币(固定等价物)产生以前,一种商品可以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甚至可以和几种商品相交换,但不能和一切商品相交换。自从货币诞生以后,一切商品都可以和货币相交换,此时的货币便开始实现自己的价值,在商品交换中开始显示它的神通和便捷。所以,货币虽然是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但又不同于一般等价物。 再次,货币作为固定的一般等价物,体现了商品生产者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 由于货币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它自然也就成了人类财富的象征。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者商品消费者拥有货币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富裕或穷困的程度。而作为商品生产者能否将他所生产的产品,实现由商品到货币的转化,则直接关系到其所经营的事业的命运。因此,所有的商品生产者只有设法把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成货币,他的劳动才能得到社会的承认,他才可以用自己生产的商品换来的货币购买自己再生产和生活所需要的其他产品,以维持其再生产的延续和扩大再生产的规模。而当历史发展到整个社会都掀起了崇拜金钱的狂潮时,这种财富观念的变化也会直接改变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生活模式。后来,当国家出现以后,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年度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多少,也可以通过对于其所拥有和储存的货币(主要是金银)的多寡而显示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富裕程度的高低。对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产品的产值利润多寡的货币性结算,也可以直接看出其生产的规模和经济的效益究竟如何。所以,自从出现了货币之后,人类对于货币的追求,乃是人类本能之反映。自人类在地球上诞生以来,人类实际上只做了两件事情,一是创造财富,二是分配这些人类所创造的财富。而货币则成为了衡量人类创造和分配财富的计量器和标准。因此,自从货币诞生以来,特别是随着国家货币制度的创立,货币及其制度便成为了调节、衡量和计算人类经济活动的手段和计量器。因此,货币直接体现了一种社会关系,一种商品生产者之间以及商品生产者和商品购买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最后,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货币的特殊性并不在其价值方面,而在其使用价值方面。 货币在充当一般等价物时,其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其一,货币能够表现一切商品的价值。 在货币出现之后,整个商品世界就分裂成为两极,一极是商品中的特殊商品——货币,而另一极则是所有的普通商品。普通商品是以各种各样的使用价值的形式出现,而货币则是以体现这些商品的价值的尺度出现。这样一来,普通的商品只有通过与货币的比较,其自身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所有商品的价值也只有通过其与货币的比较之后,其相互之间价值才可以进行比较。 其二,货币对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 由于货币是所有商品价值和社会财富的代表,谁占有了货币,就等于占有了价值和财富。在实际交换中,货币具有直接交换的性质。而一般等价物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赋予货币的本质属性,其与制造和构成货币的材料是否有价值和使用价值毫无关系。普通商品的意义在于——通过交换以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方面的需要;而货币的意义则在于——充当一般的商品交换的手段,为商品交换服务。这就是货币与普通商品本质的区别。这个区别就是,货币对于一切商品具有直接交换的能力,其间无须借助或者依仗其他任何手段及物质。这就是人们所常说的,货币的特殊性并不在其价值方面,而在其使用价值方面的根本原因。 可见,货币虽然是一种商品,但是它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无论其由什么物质或者形式来充当,其作为一般等价物的本性永远不会改变。否则它就决不是货币。尽管它根属于商品,它同所有商品一样也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但是其根本的特征并非体现为其自身的价值,而其所体现出来的主要的特征乃是一种使用价值,这个使用价值也就是所谓的交换价值。因为,很多货币形态本身并没有什么实际的价值,甚至是无形的,人类看不见摸不着的,比如,纸币以及后来人类发明的数字货币、电子货币等等。这也就引申出了货币的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而在这五个职能中,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应当是货币的基本职能。另外三种职能则是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职能。无论货币在具体的经济活动中充当何种职能时,它的本质都是一般等价物,而非其他的什么。 3.货币是一种财富的象征 正如前文所论述的那样,由于货币被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职能,它可以用来购买一切商品,它自然也就成了人类财富的象征。一个商品生产者或者商品消费者拥有货币量的多少,决定了其富裕或穷困的程度。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年度内的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的多少,也可以通过对于其所拥有和储存的货币的多寡而显示出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和富裕程度的高低。对一个企业所拥有的产品的产值利润多寡的货币性结算,也可以直接看出其生产的规模和经济的效益究竟如何。因此,自从出现了货币之后,人类对于货币的追求,其本质上就是对于财富的追求。货币自然而然地也就成为了一种财富的象征,也就是人类衡量财富多寡的标准和衡量器。 4.在国家出现以后,货币表现出一种权力的象征 在国家出现以前,原始的货币(一般等价物)形态应当表现出一种自然天择的特点,也即是说人们所认可的一般等价物,是人类在长期的经济活动中,自我选择的结果,它仅仅是进行商品交换的媒介,它并非固定不变和由什么人或者机构用强制力统一发行和监管的,在这里可能是海贝,在那里可能是块铜,在同一个地区的不同时期,也会出现材质和质地不同的一般等价物。在那个长达数千人的漫长的时代,货币仅仅表现出商品交换媒介的特征、功能和作用。但是,自从国家出现之后,货币成为了由国家权力控制的金融工具。一些国家都用法律的形式将货币确定下来。比如,在古老的、距今已近4000年的古巴比伦的《汉穆拉比法典》中,就明确规定白银是债务人承担损害赔偿的唯一货币。到了现代社会,各国的宪法大都明文规定了国家是货币的发行者和货币制度的制定者以及货币运行的监督和管理者。例如,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第5和第6项规定联邦议会有权力:“铸造货币,调节货币价值,厘定外币价值,制定度量衡标准”;“制定打击伪造联邦证券与货币的法律规定。”虽然,在现在一些西方市场经济国家里,发行和调节货币的职能并非由政府或者议会行使。比如,1948年战败的德国在美国的导演下开展了一场货币改革运动。美国人帮助德国人制定了三个法案:货币法案、发行法案和兑换法案。通过货币法案,建立了德意志马克(DM,Deutsche Mark)的法定货币地位,以取代帝国马克(RM,Reichsmark);发行法案奠定了西德联邦银行(Bank Deutscher Lander)的中央银行地位,该银行在1957年以后变为德意志银行(Bundesbank);兑换法案解决了新旧马克的兑换比率,及其执行细节。而在当时,西德的中央政府尚未成立。自此,德国的央行自然而然地被确立了独立于政府的法律地位,也就是说,央行的行为不受政府的干预和指挥,政府无权命令央行干什么不干什么。但是,实质上,即使是像德国央行这样的所谓独立的银行,其之所以能够行使货币发行、调节、管理的职能,从本质上,仍然是国家权力的一种延伸。它所表现出来的对于货币的发行、监督、管理、调节的权力,从根本上说依然是一种国家的权力象征,如果没有国家权力做后盾,任何国家央行都无法行使任何对于国家金融和经济发展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权力和威望。在当代社会,任何权力的行使都离不开国家和政府力量,即使是像欧元这样的由欧洲央行发行的、代表欧洲联盟的统一货币,其能够在欧盟国家普遍发行,如果没有欧盟和欧洲各国政府作政治背景,也是无法想象的。对于货币的权力,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传统社会以及西方的古罗马时代和封建社会中,都是国家、政府和君主、帝王们的专利,其他人根本无法涉足被他们认为是关乎国家兴衰存亡的货币发行、监督和调节领域。中国自西汉中期之后,就完全收回了货币的铸造、发行和管理的权力,直至今天。因此,在国家出现以后,可以说货币就毫无置疑地表现出一种象征国家权力的显著特征。因为,国家的统治者都明白一个真理——只要谁控制了货币发行权,就无须在乎谁制定法律。当代的精英们都明白一个道理:金融才是领控当代社会的金钥匙。只要控制了一国的金融,就等于控制了这个国家的命运;而金融的核心就是货币!发布于 2020-10-01 20:45财富​赞同 10​​添加评论​分享​喜欢​收藏​申请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 知乎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货币经济学中央银行金融货币经济学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就拿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说,一元钱代表的到底是什么? ~~~~~~~~~~~~~~~~~~~~~~~~~~~~~~~~~~~~~~~~~~ 新加问题:国家…显示全部 ​关注者2,053被浏览597,556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22​17 条评论​分享​327 个回答默认排序知乎用户2015年7月27日的更新。对于现代银行体系国家来说,说货币是政府的信用(我的旧答案可以如此归结)是不准确的。虽然兜底的是央行(也不等同于政府),但货币生成的来源是经济体的信用。就是那些借钱的人,创造了货币(增量),(通过降低准备金率),而他们之所以能借到钱,是因为他们有相应的信用。手机上就简单这么说吧。-------对新加问题的回答:政府发行的纸币,可以看作政府打的白条。打白条是不是抢劫呢?从一种简单的意义上说,不是。你接受一个人打给你的白条,是因为你相信他将来有能力偿付白条代表的财货。交易者愿意接受纸币,是因为他相信政府将来有能力偿还纸币所代表的财货,而政府偿还能力的保障,来自于政府的税收收入。当然,这是一种简化的说法。单个交易者未必与政府直接交易,但他只要相信其他交易者愿意接受纸币,他就愿意接受纸币,而人们互相相信对方愿意接受纸币,信心的根源还是相信纸币发行者,也就是白条发出者,有能力偿还纸币代表的财货。这就是所谓政府的信用。从更复杂的角度说,发行纸币有时可以视为抢劫,货币贬值的部分就是被抢劫的部分。另外,只要你相信他未来可以持续获得足够的收入,那么他打出的白条总量,超过他现在的资产总量,是没有问题的。这也是各国发行纸币的现状。假设一种情况,政府倒台,并且新政府不承认前政府的货币,那么就是一个信用失效的例子了。但现实中这种情况是极不可能发生的。----------------------------------------------------货币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特殊性在于,其主要的用途是交换媒介,这种用途,构成了该商品的部分价值(如果不是全部价值)。(不加说明时,本帖所说价值,指均衡价格位置上的价值。)考察监狱中以香烟作为货币的情况。香烟本身是一种有价值的商品,在用作交换媒介之前,它的全部价值由它的使用价值构成。随着交换需要的增加,一个最迫切需要媒介物,而原本并不需要使用香烟的人,接受了一次物烟交易,并用这支香烟换取了其他商品。这个变化意味着,香烟的需求者增加了,根据价格的供求决定理论,香烟的价格上升。随着时间推移,更多的人发现香烟被接受为交换媒介,以媒介物使用的香烟需求者进一步增加。从而香烟的价值进一步增加。香烟的这一部分价值,是这一群人协调博弈的结果——建立“相信他人愿意接受它作为媒介物,因而自己也愿意接受”的集体信念。当香烟主要用作媒介物,例如只有1%的香烟会被抽掉,而99%的香烟用作媒介物时,人们就把香烟称为货币。我相信,一旦一种商品建立货币的地位,它的媒介物价值,要远远超出其使用价值。因为,如果其使用价值较接近其媒介物价值,那么,该商品将有较大比例流入(主观的)使用价值高于均衡价格,因而高于媒介价值的人手中,而退出流通。这个比例很高时,货币供应稳定将很难保持。黄金、白银成为货币,和香烟一样,也是协调博弈的结果。法定货币,是在协调博弈的基础上,扩大供应的产物。在货币国家化之前,货币的价值已经超过了其使用价值。所以,说货币的使用价值是货币被接受为媒介物的信心保证,并不准确。最初,其使用价值提供了信心保证,但广泛流通后,其信心主要来自“集体信念”。而法定货币的信心来源,同样是集体信念,只不过这个集体信念的基础,已经完全脱离了媒介物的使用价值,而由国家信用取代。至于货币的价格,作为商品,同样由供求决定。只不过,由于货币在使用一次后可以再次使用,因而在一个平衡的经济中,无需新增供应,即可维持供需平衡。平衡的经济是指,在主体接受一笔货币后,他很快又会用出这笔货币。相反,不平衡是指,主体在接受一笔货币后,长期不使用这笔货币。也就是说,经济的不平衡性增加对货币的需求。个人理解,供参考。----------------------补充说明:货币是商品还是白条,并不绝对。当香烟和黄金作为交换媒介使用时,它们既有其商品本身的价值,又有其作为信用系统符号的价值。当纸币作为交换媒介使用时,它已经几乎只有信用系统符号的价值了。也许,更确切地说,货币必定是一种信用系统的符号,它得以成为信用系统的符号,即可能源于其本身的使用价值和物理属性(如香烟和黄金),也可能来源于人为规定(如纸币)。编辑于 2015-07-27 23:41​赞同 191​​3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袁牧​​2014 年度新知答主​ 关注答:货币的本质是交易媒介。这个认知很朴素,但并不简单;有千变万化的形态,但万变不离其宗。货币的衍生功能是债权/财富/资本的代表物。两者关系很密切,但是不能取代其本质意义。现代政府的信用货币(纸币)的形式是欠条(债权符号),但最终目的仍然是为了市场交易。曾经货币是实物贵金属的时候,那时候就不是欠条,但同样服务于交易。货币,债权,证券,到可起货币作用的大宗商品,之间没有绝对精确的界限,但大体分野还是有的,并不至于混淆。在微观领域,把货币当初商品、资产、财富、工具甚至艺术品收藏品都可以。但在宏观领域,货币只能是实体经济的交易媒介,抽象的符号。正是对货币不同的态度,决定了不同经济体和机构的政治经济学属性,也决定了各自的最终命运。一、流动性,也就是抽象属性,是媒介必然具有的特性。货币,也被称为流动性,其原因正是因为货币是用于交易的,因而会流动。股票,证券,也都便于流动,经常被当做货币使用,其实这是跟大宗商品、贵金属相似的情况。这些债券类产品确实类似于货币,但终究其作用是作为资产/债务符号,而不是专用于交易,所以不是货币。这样的对比也辅助说明了,货币的本质是交易,而非债权。只不过现代国家往往以债权作为抵押品来发行信用货币。多说几句。货币的对手盘是实物财富,包括有形的货物产品,也包括无形的科技、权益、服务和精神产品。这个意义上:二、货币和实际财富,是对立的。理解财富有利于理解货币。《国富论》的基本思想是很本质的,虽然当时主要针对金银财富论,其实也针对一味出口积累货币而非实物财富,甚至可以认为是针对金融资本乃至整个资本主义的批判。人类真实的财富,也就是实物财富,主要包括自然资源,如土地,矿产,自然环境等等。人造产品,如具体的粮食,工业品,交通工具等等。生产能力,包括相应的人员组织、生产技术、劳动工具(生产设备)等等,这部分其实是整个社会财富的大头。固定资产,特别是长期稳定如土地,房屋,基础设施等。但是维持生产能力的成本是很高的,储藏实际人造产品的成本也不低,只有自然资源和固定资产是相对来说,持有成本比较低的。但是其流动性不好,交易较复杂缓慢。对于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来说,最优的方式无疑是主要持有货币,其次是债券,还有稳定长期的固定资产(所以房地产被称为真的财富realestate),而不太愿意持有产能或者产品,除非短期稀缺的产能可以短期投资持有,长期来说不是好的资产。这里能看出,货币和资产/产能/产品都是有对立性的,其本质区分更容易理解。但这些思维其实是基于现有的金融资本主导的市场环境。换一个经济形态,货币或者说货币资本就不一定是最优的。比如有时候,权力组织或者军事暴力才是更好的持有物,长远来说科技研发能力是最好的持有物。对于国家,从来只有完整的生产销售消费能力及其真实体系才是主体财富,而货币只能是媒介。但恰恰是美帝为代表的金融资本——资本主义的最高形态,只关注交易媒介(货币),而非财富本身,要把成本和实际产能剥离,只保留货币及其纯收益,这就是异化,舍本逐末,也正是金融资本腐朽的根源之一,且终究不可持续,葬送自己的未来。所谓现金和资产的对冲,就是这种思维的体现。甚至很多金融资本,视实体经济为累赘,一味脱实向虚,迷恋财富的媒介,而忽视财富本身,这最后必然导致国民经济崩溃,届时金融资本可以利用流动性轻松逃走,国民却要付出沉重代价。所以我们要打击西方金融资本在国内吸血实体经济。我们说的实体经济,同样包括服务、文化、科技 ,但不包括纯粹以获取货币为目的的金融资本。虚实的分界,就在货币与实际财富的分界。当然,金融资本并不笨,不是不知道实物财富才是最终财富,但在特定的制度设计下,货币比实物更容易获取超额利润并最终转化为全面的财富和权力。这是金融资本内在的本质决定的,华尔街无法跳出自己的解决局限性,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要改变金融资本主导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实际上要对整个生产消费和货币金融体系进行革命。这也是我们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在做的, 创造一个真正可以持续发展、符合全球人民利益和生产力发展要求的新制度体系。这也是西方最恐惧中国的地方。在他们的框架下,没人玩得过他们,但重建一个新世界,情况就不一样了。三、货币有局部性某种程度上,也跟其他流体一样,货币在整个领域内有复杂的内部流动与力学状态,而并非均匀一致。世界经济系统不可能也不应该简单均匀一致。货币和货物的关系,也就是供求关系,及其造成的价格浮动,并不取决于全社会总货币量/总产品量,而是在每个不同的时空局部、产业类型中不均匀的分布。具体局部市场在具体时段,确有购买意愿的货币量和确能供给的货物量,才决定了真实的交易价格。这是一般讨论通货膨胀时没有被充分指出的一个基本常识。货币如过超发,那就要尽量在基本生存必需品的局部市场里,控制货币流入,把大部分货币导入到涨价负面影响小或容量大的领域,比如房地产(大误)和奢侈品。所谓蓄水池。如今要调控房地产,又要给乡村振兴注入资金,就设法控制资金流入房地产,并主动注资到乡村,也是可以实现的。但由于大量个体的逐利性,流动性无孔不入,要真正把整个产业的资金池都围住,一点不漏出去,难度可想而知,压力之大也可想而知。四、货币及相关经济制度是多样化的但这件事并不违反市场规律,不违反货币规律,而且符合国民长期利益,我们不能迷信“货币和资本的绝对统一自由流动的市场”这一特定形态。只不过这违反很多人的短期局部利益,切割控制各行业和地区、时段的市场边界,在成本和技术上也确实比较困难,因此对政府管理的能力要求非常高。但随着国民对整个全球经济结构、未来推演、垄断资本的收割方式逐渐深入了解,构建较复杂的受控细分市场集群的意愿也更加强烈,政府的工作比以前也好做一些,自身通过信息技术和组织能力的提升,也具备了相应的能力。我们不能迷信于人性的短期贪婪,也要相信人类社会能树立长远的价值观和相应的经济制度。所谓“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西方经济学预设,不总是导向“帕累托最优”这个西方经济学的目标,帕累托最优也不是只有一种模式。经济是典型的复杂系统,以便于研究为借口,切除掉大量真实的外部参数变量,在简单条件下的计算推演,得到的所谓经济学理论不过是小孩子过家家或者纯粹的谎言。然而这恰恰是西方经济学的常态,包括很多诺贝尔经济学得奖理论。未来针对全球化拉锯、产业升级、人口文化状况高度复杂的世界,构建一个较复杂的国内大循环市场条件也应该是最优的制度制度选择。五、整个社会结构高于经济结构,更高于货币体系说到底,市场、货币、生产消费这些经济现象,只是人类整体社会运行结构的一个方面,一个局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五大领域密不可分,互相制约,共同演化。整个人类社会的情况各不相同,高度复杂,也需要多种多样的政治经济生态个体,并且互相竞争。每个国家、地区以自己独特的政经综合体,共同构成整个世界的政经生态系统。生态子系统之间也是互相竞争的。没有也不应该有单一的政治经济体系模式。全球各政经生态子系统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和互相影响。演化没有方向,也无法长期预测,更没有永远占优的固定形式,只能是各个政经综合体直接不断地博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不能固守于任何老旧的教条的政经体制形式,而要根据全球竞争的情况,和自身条件,不断研究、优化、升级自己的内部政经组织方式,以获得最大的竞争优势。编辑于 2023-05-15 16:42​赞同 53​​4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货币到底怎么什么东西,该怎样理解货币? - 知乎

货币到底怎么什么东西,该怎样理解货币?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货币货币银行学货币到底怎么什么东西,该怎样理解货币?货币可以作为交换煤介,但同时它又是资本,货币对这个社会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时间是的很多事都是钱的事,为什么不可以通过多印钱解决呢?比如现代化农场几个人…显示全部 ​关注者72被浏览31,898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4​添加评论​分享​32 个回答默认排序盐选推荐​知乎 官方账号​ 关注货币本质上是由人类构建的一种社会机制(social institution),为信任缺失问题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这套社会机制至少包含三大要素:记账货币、可流通信用、代符与簿记系统。而我们理解货币就是要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货币的本质新解:货币三要素

传统上,货币被认为主要行使三种职能:价值尺度、交换媒介、价值储藏。如今,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认为,货币的核心是信任(trust),是不信任的各方对中间方(货币发行方)的信任,并形成了有关货币的共识。

记账货币(money of account)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信用/债务的出现远早于铸币的出现。最早的农业帝国时代(公元前 3500—公元前 800 年)就已经出现用于记录信用/债务关系的虚拟信用货币;而最早的铸币出现在轴心时代(Axial Age,公元前 800—公元 600 年)。建立和解除广泛的信用/债务关系,需要有公认的价值衡量标准。记账货币从早期的具体物品(如银、大麦)发展到今天抽象的货币单位(如「元」「美元」「英镑」)是衡量债务、信用或任何其他经济价值的基本单位,履行着货币作为价值尺度的职能。记账货币仅仅用于记账,与任何实物没有关系。早在公元前 2000 年的古巴比伦,以记账货币标注的信用网络(credit networks)就已经使用。无论从历史还是现实的角度,记账货币起源于中心化的权威机构(国家或神庙),而不是传统货币经济理论认为通过市场中分散个体讨价还价得出。

记账货币与长度、重量单位一样,都是抽象的度量单位,不同点在于,重量与长度单位一经定义即可保持不变,而记账货币的价值却是变化的:随着一国生产、税收、分配等经济制度和形势的变化可能会变得更高(升值),也可能变得更低(贬值),因此,一个好的记账货币,需要通过一整套机制来确保其价值的稳定。

可流通信用(transferable credit)

无论具体物理形态或载体是什么(贝壳、黄金、纸张……),货币本质上体现了发行者和持有者之间的债务—信用关系。货币具有两面性,它是发行者的一种债务(debt)或责任(obligation),也是持有者的一种信用(credit)或索偿权(claim)。换句话说,货币是发行者(债务人)签发的借据(IOU),同时又是持有者(债权人)可以用于支付(购买物品、服务或冲抵债务)的信用。因此,货币的创造影响资产和负债两边,可以通过资产和负债操作来记录这种社会关系。

© 本内容版权为知乎及版权方所有,侵权必究发布于 2019-09-25 21:43​赞同 29​​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Alc52货币只是实质化的计量工具。​ 关注泻药,前来填坑,关于货币是什么东西,前面的兄弟们确定真的学过货币理论吗?在现代社会中,货币只是实质化的计量工具。(这里需要注意,是现代货币)先举个故事的例子吧(出自Modern Money Theory)一位著名的凯恩斯主义者说:“当我接受货币的时候从不考虑它用来支付税款,我接受它是因为我觉得比菲·鲍勃会接受它。”在他说完这话之后,一个法制史学者观众在狂笑不止,嘲笑经济学家们的肤浅-作为经济学家,他们应该多钻研经济及经济制度。我可以想象那位经济学家脸上极度恐惧的表情。要是观众是一群经济学家,估计他早就已经用绳子自杀很多回了。但是,在他面前的观众是了解货币历史的人,他可以援引罗马时期的案例,解释统治者发行货币的权利并加以详细说明。这样的人在嘲笑他,他真该找个老鼠洞钻进去。大家都对着他喊“这完全是税收问题”我为他感到尴尬,他40年研究经济学的心血已付诸东流。不只是经济学,而是宏观经济学;不只是宏观经济学,而是货币经济学。“我接收美元是因为我觉得比菲·鲍勃会接受它。”这是他了解的一切,他离开时嘟囔着说:“我想我应该在深入思考一下这个问题。”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我在想:他的钱包里有多少比特币?税收驱动货币只对经济学家是个秘密---是时候摆脱这种局面了。这时候你会发现,如果仅仅是信用为货币带来了流通性质,那么即使是比特币也会变成一种货币,一种无主权有限制的货币。现代货币理论的基础就是:税收驱动货币,如果没有纳税义务,那么接受政府的货币无非就是一个傻瓜,因为政府的货币本身就是没有价值的计量单位。在这我将一些不必要的专业词汇扔掉,会计法则也扔掉,对货币进行一些通俗的解释。主权货币(法定货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货币,这么说可能有些狭隘与错误,但是更容易理解。所谓主权货币就或许需要引入另外一个例子:假如你成为了一个国家的国王,需要发行新的货币,你会怎么办呢?将你的货币绑定到某种实物商品上?比如一个布拉布拉币可以换2根香蕉,人们因为信任你会真的换两根香蕉给他而接受这种货币?这时候你又会说,我别人对我的信任来发行货币,那么货币最后兑换出来的是你的信任吗?放弃你原有的思维吧,现在是税收本位制,你拿着1英镑,找到英国女皇,那么她也只会换给你另外一张一英镑,即使是英镑上清楚的写着英国女皇欠你一英镑。这又说明什么?结论是货币本身就是凭空出现的,但是依托于税收驱动而已。那么如果你在发出疑问,我怎么看不到是税收驱动着我使用这种货币呢,那么向前追溯一下就可以了。回到前面的例子,布拉布拉币。当你规定在你的国家必须使用布拉布拉币缴税的时候,A拥有布拉布拉币但没有缴税义务,而B拥有着缴税义务但没有布拉布拉币,如果B如果不缴税就会被你的士兵仍进牢房。这时候B会使用某种实物资产与A交换这个布拉布拉币,布拉布拉币被税收驱动着进行了流通。讲到这你或许就有些明白了,货币有没有价值不重要,有没有信任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可以让别人用它,也就是驱动货币。解答另外一个问题,货币限制了社会。搞懂了货币本身是一种什么“物体”之后,这里我们需要在讲述另外一个问题。政府总是先支出后收入的,也就是政府需要把钱投入出去,在想办法收回来驱动流通。税收只是驱动货币流通的一部分,政府并不需要靠收税来存活,政府真实做的事情是在创造货币需求,税收也是创造了货币需求。那么回归于印钱这个问题,真实的政府真的可以无所顾忌的印钞票吗?答案是肯定的,政府总是可以负担得起所有支出。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应该支出这么多。(这里涉及到了现代货币的中另外的解释,也就是央行和政府的关系,我简化而言的把央行和政府放到一起,用主权货币支出来替代。其实像我这种简略的回答是错误的)(1)过度支出会导致通货膨胀(2)过度支出会导致汇率的压力(3)过度支出会损害私营部门的利益(私营部门过后在解释吧)(4)政府不该承担所有事情,可能会导致不当激励(5)财政预算是管理和评估政府项目的一种手段2019.6.28 有点晚了,剩下的明天在续写。编辑于 2019-07-03 10:23​赞同 7​​12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