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Token钱包app安卓|数字化转型
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 - 知乎
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调查类问题数字化转型公司转型企业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都在说“企业数字化”和“数字化转型”,那么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其定义的标准与达成的目标是什么?显示全部 关注者1,565被浏览1,243,951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702 条评论分享800 个回答默认排序织信已认证账号 关注什么是数字化?什么是信息化?很多人把这2个概念经常混为一谈,这里给大家举个例子,你就明白了~以减肥做为例子:“信息化”:买个体重秤,每天量体重,体重秤显示的数值,就是信息化。“数字化”:不仅记录体重,还记录你所有生理数据,模拟一个“数字化”的你,然后根据算法,给你一套针对性的减肥方案。这就是数字化。再举个工作中的例子:“信息化”可理解为:是用电脑或者手机上的各类软件来替代传统工作。举个例子,过去入职需要填写一个入职申请表,而现在手机扫码打字即可。“数字化”就是将工作过程进行数字量化,例如工作时长、产出等等,方便寻找更优方案。举个例子,通过系统将不同人员的工时和产出进行记录,对比出更好的员工,从而分析他的工作方法。了解了上述概念后,后面讲的内容,你就更易于理解了~下面给大家系统性讲解:企业数字化转型到底是什么?企业为什么需要数字化转型?以及该如何实现数字化转型。一、什么是数字化转型?数字化转型是近年来,很多企业老生常谈的话题。那么听了这么多数字化转型的故事,你对其真正了解多少呢?下面我就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以及多个示例的讲解,带你深入理解“数字化转型”这一概念。(为防后续找不到,可以先收藏喔~)(一)数字化转型的背景1、数字化转型目标根据最新战略引领,我国企业数字化渴望再加速,相关部门也全面制定了积极的数字化转型目标。特别是近两年,可以预见的是,从2021年开始,数字化转型再上新台阶,目前已然成为了国家级战略目标。而根据十四五规划提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国内企业也在政策的推动下,借势而起,乘势而上,制定转型目标。内外压力与动力的多重作用下,国内企业目光长远,制定了积极的转型目标。未来6个月的转型目标:蓄势、改造、升级(1)37%:对人工智能(AI)、机器学习和自动化等数字化技术进行投资。(2)31%:建立更敏捷和更具韧性的运营模式。(3)30%:建立弹性和自适应的供应链网络。未来3年的转型目标:突破、收获、引领(1)55%:推出突破性的产品/服务/核心流程创新。(2)50%:加快所有业务领域的数字化转型。(3)46%:建立更加以客户为中心的弹性供应链。2、数字化转型发展趋势自2018年起,近五年来中国企业数字化稳步推进,很多企业在环境剧变中抓住机遇,勇于创新,因此在各自行业内大放异彩。从下图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国内数字化转型指数已经由2018年的37分,上升至2021年的54分,整体的数字化能力建设行程已然过半,总体趋势较好。3、企业数字化突破近几年,实现数字化突破的行业有很多,最为显著的是“零售与物流业”。面对疫情考验,物流与零售行业依托数字化能力双双实现了自我重塑。根据数据表明:2021年上半年商品零售19万亿元,同比增长20.6%;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超150.9万亿元,同比增长15.7%。4、企业数字化转型效果就目前而言,实施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效果是非常显著的。部分领军企业业务营收增长16%,比上年大幅提高5个百分点。2018年,当中国企业普遍思考并开始数字化转型的时候,研究发现只有7%的企业成效显著,后来几年,通过数字化推动创新业务的蓬勃生长,领军企业即使面对疫情冲击,也并未停下数字化脚步,之前所建设的数字化基础成为了企业应对冲击的底气。疫情期间的亮眼成绩让领军企业对数字化的意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更坚定的信心和投入。如下图:注:从业务转型的程度出发,基于过去三年新业务营业收入在总营收中的占比是否超过50%,我们识别出转型领军企业。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间数字化差距拉大,而业绩更是加倍分化,雪球效应已显现。研究显示,从2018年到2021年,转型领军企业的数字化优势在持续扩大,不断夯实转型基础,从而在疫情大考面前凭借积累的数字能力,迅速反应,果断创新,持续扩大数字化领先优势。其他企业则由于战略部署落后、基础薄弱、组织架构不合理、人才不足等因素,往往采取小修小补的方式部署数字化,难以充分挖掘数字化价值。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间数字化差距拉大,而业绩更是加倍分化,雪球效应已显现此外,企业的数字化优势加倍转化为更显著的财务优势。疫情后,在营收增速维度上,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差距从疫情前的 1.4倍 扩大至 3.7倍。凭借更为完善的数字化能力,数字化转型领军企业全面再塑核心竞争力,实现了后疫情时代的再提速。转型领军企业的示范效应也让其他企业产生极大紧迫感,因此部分企业对自身数字化的满意度较去年出现了大幅下降。转型领军企业在疫情冲击下彰显了强大的韧性。与2020年相比,领军企业对自身数字化实践的满意度在多个维度有所提高。领军企业的突出表现让其他企业产生极大紧迫感。由于前期数字化投入尚未完全转化为显著的、可度量的商业价值,或者数字化价值还停留在相对局部的业务、组织与环节,这些企业对自身数字化的满意度相比去年大幅下降。(二)那么,回归到问题的本质,到底什么才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数字化"是将人们所生活的真实世界和虚拟的数字表达链接起来,从而寻求全新的商业模式和服务模式。从企业的层面出发,数字化转型是完全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它对传统企业提出了将原有业务与数字化技术融合,进行创新,实现企业业绩增长与持续发展的变革要求。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做数字化?可以咨询数字化转型专家,并获取数字化转型方案: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战略层面的概念,它并不是追求眼前效益的机灵战术。其本质,是通过数字技术和数学算法显性切入企业业务流,形成智能化闭环,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全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可传承,重构了质量、效率、成本的核心竞争力。企业数字化分为内部运营管理数字化、外部商业模式数字化和行业平台生态数字化三大部分。对应地在技术层面,就是要实现系统的内部垂直集成、外部横向集成,以及平台上的端到端集成。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数模型:主营、增长、商业、创新、运营、智能。1、主营(数字化渠道与营销)针对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精准营销;实现线上线下全方位渠道建设;安全保护自身及客户的数据隐私;2、增长(产品与服务创新)对现有产品或服务进行数字化改造升级;开发智能产品或服务;基于用户个性化需求提供定制产品或服务;3、商业(数字商业模式)基于数字平台的商业模式;开拓数据变现模式;数字商业模式的迭代改进;4、创新(数字创投与孵化)建立内部创投部门推动数字化新业务;建立机制鼓励内部创新与创业;和初创企业合作培育数字化技术;5、运营(智能支持与管控)依据业务需要灵活调整职能部门结构;实现数据流与业务流在各部门无缝衔接;搭建基于数据分析的决策体系与管控系统;6、智能(智能生产与制造)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敏捷开发;基于数字平台的合作研发;实现智能制造与柔性供应链;数字化需要做到即时可视化,结果可视化,同时推进我们如何分析运营流程改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组织该发生什么变化,行动该发生什么变化。重点来了~具体,下面我用游戏来做比方,在日常玩游戏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多数据面板,这些数字都可以快速反馈个人属性的变化,包括血量的加减,技能释放时间,英雄的排名,装备购买的价格计算,地图伙伴的位置,团队的沟通,都在1个小时以内通过数据和面板让一个5人的团队及时作出策略改变,并快速作战,通过团队配合,甚至还能出现“逆风翻盘”的局面!站在游戏供应商的视角下,他们的运营团队则可以根据游戏内产生的实时数据,预判当日收入与用户需求,根据每周,节日点,推出不同形态的活动和功能,让用户二次付费与上线活跃。用户通过活动形式参与和影响游戏产品的优化与变化,根据用户的反馈,运营团队进行产品的新开发。以上场景都是数字化的魅力所在。(三)为什么要进行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数字化是手段,转型才是目的!当你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你对于数字化的理解才算是真正迈入一个新的阶段。数字化转型咨询与方案完整版获取:深入了解数字化本质,通过本质看现象从而得出结论,以下几种数字化相关概念或许能帮到你。1、数字化生产模式:以数据为处理对象,以ICT平台为生产工具,以软件为载体,以服务为目的的生产过程。2、商业循环:数据变机会、机会变服务、服务变收入。3、非云/数字原生企业:数字化转型要解决效率/成本的问题。4、鲍莫尔成本病:运营成本走向/保持在高位…… 如何解决鲍莫尔成本病,结构性地提升服务效率,已成为一个“时代性”的问题。5、数字化技术平台:使得“产品、体验、成本”3个要素有可能同时做到最优。6、数字化商业模式:以价值主张为起点,以数字技术为支点;通过平台改变关键资源的结构、改变工作方式,架构性改变成本结构;突破旧技术体系下商业模式的限制,结构性降低运营成本和提升效率;同时做到产品好、体验优、成本低。(四)数字化转型难点1、战略缺位,转型缺乏方向数字化转型本质在于“转型”,对于未来愿景不明朗,战略规划不清晰,转型方向未知的企业。往往会造成孤岛式盲目部署信息化系统,难以从数字化投入中看到价值。数字化战略与业务发展是“两条线,两层皮”,当企业的数字化部署重点缺少与业务的强关联,类似那种“零敲碎打”式的数字化建设,是很难发挥赋能的。“数字化转型是一把手工程”,一把手支持仅停留在高级管理层,难以跨企业层级流动,难以跨业务领域拓展,各业务领导对转型的认同水平和数字化认知能力往往参差不齐。2、能力难建,转型难以深入缺乏数字化能力的建设。不同于信息化,数字化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要敏捷应对、高效运营与持续创新。原有的系统老旧,无法兼容,推倒重建又容易对企业经营造成伤筋动骨的损失。缺乏数字化人才。数字化转型需要“全才”支持,要兼具业务能力、全局观、数字化理念和技能。这样的人才极为欠缺,在缺少这类人才的状况下,很难充分释放数字技术的价值。缺乏数字化转型文化。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并没有赋予企业文化新的数字化内涵,这样没有充分准备的开始会带来后续一系列强大阻力,进而导致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失败。3、价值难现,投入无法持续转型价值的释放与衡量。数字化转型不是单纯的信息化或IT转型,而是涉及企业全业务、跨职能的系统性改革工程。企业只有全面部署、系统深入才能最大化解锁和释放数字价值。数字化转型的系统性,使得数字化投资见效慢、周期长,而企业又往往急于见到成效,用传统的绩效指标衡量转型效果,没有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与部署计划配套针对性的评估体系,难以对数字化转型进程与价值做到阶段性、渐进式的评估。在这种情况下,短期内企业会觉得数字化部署“失灵”,数字化价值常常受到管理层的质疑,数字化投资持续性弱,形成恶性循环。4、技术难寻,没有合适平台没有合适的技术平台。在企业数字化转型上,业务需求快速多变,新技术层出不穷,所以所采购的数字化系统是需要稳定扩展与平滑演进的。对于那些传统封闭的系统或平台会严重阻碍数字化转型。并且这样一个笨重、呆板的技术平台,也难以敏捷、快速响应数字经济时代的客户需求。拥有统一架构的企业PaaS平台是关键。大量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各自开发具有相同功能的IT 应用,并且难以实现应用的自动扩展。因此,企业数字化转型缺乏一个统一架构的PaaS平台,以及由此带来的公共的、标准化、系统化的服务问题和面向每个领域的专业化服务问题。二、如何做数字化转型?(一)明确定位企业在开启数字化转型之旅前,需要"认清自我,明确定位,持续创新"。咨询机构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成熟度的指标定义,帮助企业进行综合评估,明确自己目前的定位和路线。1、数字化转型的四个阶段(1)数字化入门:具备基础的信息化系统,数字化组织/文化不成熟,缺乏数字化战略和实施经验。(2)数字化服务:明确的已客户为中心的战略,但预算和业务措施相对孤立,缺少各部门的积极响应和支持,缺乏有效的数据和业务整合。(3)数字化运营:明确的提质降本为中心的战略,积极的构建数字化流程/组织/企业文化,缺乏产品预用户的有效互动,产品服务创新不足。(4)数字化先驱:全面的数字化战略,统一的面向企业内外部的数字化解决方案,高效的数字化管控,可衡量的业务价值,在提升用户体验和产品创新的同时,也实现企业内部的高效运营。2、数字化转型的三种路径(1)由内而外型:通过内部业务流程和管理的数字化创新,达到提质降本的目的。(2)由外而内型:专注产品和数字化应用,持续创新,通过差异化与服务获得机遇。(3)内外兼修型:兼顾企业内部运营效率和用户体验,打通全价值链,用户运营同步提升。(二)战略规划数字化转型不能成为空中楼阁,顶层设计与愿景一定要形成端到端的规划蓝图和行动计划,动态跟踪全局及各业务线、各职能部门的数字化进程,制定明确的、阶段性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从战略、管理、执行、操作到评估的闭环管控。企业需要获取高级管理层对数字化战略的全面理解与大力支持,建立专门推进数字化工作的铁三角团队,落实“一把手工程 ,也可以通过与数字化咨询公司的合作,让其辅助进行战略设定。(三)系统分类三层企业系统,构建中台应用服务,通过统一的数据处理构建稳定的后台。数字化要跟随业务,记录只是基础,IT团队必须和业务人员一体化共建面向客户的系统。(四)场景服务面向六类用户场景,用数字化手段来做连接,要追求的是客户/用户体验满意,构建一站式体验,数字化部门统一指挥。(五)数据协同构建企业数据中台,通过数据对接,消除信息孤岛,系统多应用,实现企业内部互通,内外互通,多应用互通。(六)组织转型构建面向业务数字化转型的IT铁三角,IT与业务之间要持续的基于场景需求沟通。(七)落地加速企业各个职能的全面上云,建立强有力数据战略,赋能业务人员全面升级与转型,建立数字看板,加强数据治理。快速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持续推动产品的快速迭代与创新,建立以用户为中心的灵活的供应链与前端功能。加强自动化工作流程,改善运营工作,实时业务监测,加强决策优化与预警预测,实现企业内外部资源的协同和共享应用。三、数字化转型常见场景(一)营销从小程序到物联网,从线上到线上转换业务的营销方式 ,从用户入口开始数字化。(二)服务缩短客户服务路径,让客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三)制造通过智能的PLC和传感器,IT/OT融合消除数字断层。利用条码,二维码,现场看板,移动设备,提升现场数据流转的即时性与准确性。(四)研发以数据为核心,将数据管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通过数据建模,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实现产品在线可视化。(五)运营数据存储,录入和查看,各类看板与二维码应用。实时数据反馈和仪表盘分析,全系统数据中台,线上协作,集成业务应用连接信息孤岛。四、数字化转型工具(工欲善事,必先利器)(一)低代码概念在未来,低代码将会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工具。而【织信Informat】企业级低代码作为一款“乐高型”的数字化系统开发平台,具有高度灵活的“数据+流程+角色”动态信息管理模型,用户不再需要依赖代码开发,可以通过自主配置的方式,快速搭建企业运营所需的各类管理系统,大幅节约研发成本和时间,帮助企业实现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根据数据表明,织信低代码可助力企业缩短开发周期70-80%,减少企业开发成本60-70%。(二)低代码特点1、可视化操作:人人都可以通过织信低代码搭建应用系统系统通过高度提炼数字化系统中的各类要素,变成了可视化操作组件,用户无需任何代码基础,都可以操作平台来创造属于自己的信息化系统。2、一站式方案:一套平台就能解决企业数字化全部需求用户可以基于低代码平台,构建包括人事、业务、项目等多维度的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并且实现数据互通,为企业提供一站式的数字化解决方案。3、个性化定制:三步完成需求变更,灵活适应市场变化系统配备了强大的工具引擎,直接在应用中进行需求变更和功能拓展,极大化的满足业务需求,从而快速响应市场变化。4、多种部署方案支持公有云部署,用户无需下载客户端,在线网页或iphone/Android等移动设备登录,即可随时随地使用。同时支持本地私有化部署,支持本地网络操作,有效保障企业信息安全。(三)低代码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优势有哪些?低代码开发平台可全面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在“十四五”规划强调数字化转型的趋势下,数字经济,科技创新,国产化、自主可控的数字化系统已然成为了企业更合适的选择。加之在“疫情之下”,企业数字化、信息化需求明显变强,改善数字化升级,打破数据壁垒,降本增效和结构优化都是企业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多重需求之下,低代码开发平台的高效率、低成本、一站式的优势则变得更加明显。相比于传统的纯代码开发方式,使用低代码开发企业应用能将项目的交付周期大幅缩短,从而更敏捷地完成项目交付,大幅提升企业数字化的速度。这很明显就可以对比出来。回想传统开发模式下:业务、产品、设计、开发、测试与运维人员各司其职,且各有一套领域内的工具和语言,长久以来很容易形成壁垒,让跨职能的沟通变得困难而低效。有了低代码后,我们能够基于低代码快速的进行开发,这一状况将得到改善。由于低代码上手容易且学习成本较低,无需经过太多专业的训练,业务人员也可以快速上手,通过“拖拉拽”,基于模板或者可视化界面快速生成应用,从而打破业务壁垒。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低代码平台轻松地更改应用和业务流程,而无需花费大量时间编写代码。这样一来,应用系统的灵活性、可操作性和可更改性大大提高。类似低代码这种敏捷交付模式的背后,更多的是对平台组件升级迭代,以及软件系统与企业贴合度的大幅提升,而这点是企业数字化转型成败的关键。(四)企业数字化转型(低代码解决方案)1、OA-智慧办公解决方案智慧管人:在线构建以员工为中心,以数据为基础,涵盖员工“从入职到离职”全职业生命周期管理;智慧管财:支持集成多个系统,一站式管理实现对“合同、项目、采购、差旅”等业务全方位费用精准管控;智慧管事:自定义流程表单+多流程模式,实现如OKR、车辆、会议室等更多场景的审批流转,支持跟踪、监控、统计等多场景化应用。2、CRM-数字化营销解决方案可对接第三方数据平台自动获取渠道客户线索,或通过excel导入导出各个渠道所获取的线索。当有新商机时,可建立自定义通知快速分配给销售,销售通过回访客户建立全面的客户信息管理表。通过对营销数据的录入,清晰明了的记录客户信息,并由此可对商机进行不同维度的分析,建立客户画像。3、项目管理解决方案项目经理可轻松上手,功能随需随加。从客户跟踪到项目投标、立项、计划、执行、监控、验收全过程管控,并可根据业务需求自定义搭建项目流程。建立项目看板,实时监控项目进度,所有项目一目了然。助力项目成员任务分解,轻松推进,有效执行,消息提醒,实效控制,并对客户、项目、人员、物资,进行全数据管控。通过自动化实时推送预算、需求变更、工期预警,提前分析项目预期风险,及时做出应对方案。让项目风险及时把控,项目经验快捷复用,知识管理系统降低项目风险。4、MES-生产制造业解决方案通过生产进度查看当前计划数、良品数、不良品数、延期、超产、完成,深入到工序级的生产进度管理。快速任务派发,无论是点选产品、工艺路线,都可快速选择对应员工,2分钟搞定每日任务分配。一站式管理驾驶舱,让工单进度趋势,报工实时播报,员工绩效,延期预警,不良品分布都可随时随地掌控,想看就看。5、阿米巴-企业经营管理解决方案全面实现企业经营八化,通过IT系统落地哲学思想,建立阿米巴经营管理,绩效考评,人才复制。通过各个系统数据传输至阿米巴管理系统,形成实时经营管理会计报表,实现数字化,透明化。一站式解决企业需要的所有系统,也可无缝对接现ERP,MES,CRM等系统,实现数据直接获取。6、企业数字化咨询一体化服务方案织信IInformat通过“数字化咨询+低代码+定制化”的方式,全面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7、MCN-直播运营管理解决方案从人、物、场3个层面出发,通过运营、主播、供应商、商品、直播、售后6大管理模块,为直播运营提供精细化管理,赋能MCN企业数字化营销转型。全面数据管理,全面展示企业实时经营数据,多维度决策,从供应商-商品-主播-直播-售后等环节数据全面把控,实现风险预估。以数据驱动,有效帮助企业提升盈利能力。8、PLM-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9、ERP-企业资源管理解决方案10、SCM-供应链管理解决方案五、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未来展望未来,数字技术的不断突破将带来产品、服务、运营模式和商业模式的不断革新。因而对于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将是持久的不断演进的持续过程。以下趋势的不断发展,将对企业的数字化运营产生深远的影响:数字化转型方案完整版获取:领取入口1、智能化运营走向深入,对企业的运营模式影响深远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化的虚拟世界与物理世界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而这趋势将在未来二十年变得愈发强烈。与此同时,工业格局将变得更加分散,快速成型、大规模定制、分散和快速制造将成为常态。从前需要半年才能得到的原型,届时在一周之内便可完成。此外,在超级云计算、动态和虚拟网络架构以及认知计算的基础上,互联网及其在产业界的分支——产业互联网将充分释放潜能,以意想不到和快速变革的方式实现自身发展。这些,都将全方位地颠覆传统制造业的运营,智能化运营将在多个方面获得迅速发展:先进的工业机器人将使大型工厂获得史无前例的生产力,仅需少数几个高技能主管在工厂和控制台监管即可。协作机器人将应用于企业各个部门,帮助研发和客服部门大幅提升生产力。据估计,到 2030 年,最少有 30%到 40%的工业岗位将被协作机器人取代。内含智能算法的协作机器人甚至可充当白领,成为董事会成员。自动化流程优化、可穿戴计算机、机器学习和情境感知服务所带来的巨大优势,必将给企业的管理工作带来影响。过去,分配任务和协调是企业主管的工作。但随着原本面向众包和企业应用的软件算法可胜任这类工作并取代主管,中层管理者这一职位将逐渐走向衰亡。到 2030 年及其以后,企业的日常运营需搭配先进的预测性工具。工业数据的庞大规模,使将其传回中央处理器以供分析和自动化流程控制的模式难以为继,因而边缘计算或雾计算也将得到广泛应用;软件即服务的概念将成为渗透整个工业界的标准。2、变革将成常态,企业数字化转型成为长期持续的过程瞬息万变的数字化进程表明,数字化的大变革已在如火如荼地展开,并将长期持续。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技术与市场,不断推进数字化转型并最终迈向智能化运营,企业应当积极应对变化:聚焦对业务影响的关键点展开变革,对于变革效果仔细评估后迅速推广,扩大规模;主动适应、敢于尝试、保持好奇;建立灵活的企业组织结构,乐于改变,不禁锢于传统产品、各自为政的部门、企业、行业和市场的框架。数字化时代的本质就是不断改变,所以企业也必须持续地变革。一次变革的完成也意味着另一次变革的开始。这一过程循环往复,永无止境。3、迈向拉动式经济,重构价值创造流程与生态体系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也将催生商业模式乃至企业形态的根本性变化。当前业务模式的主流是推动式经济,这一模式下,企业试图预估需求,据此设计出标准化的硬件产品,再通过标准化的营销和分配方式将这些硬件产品推入市场。而拉动式经济的运作流程则恰好相反,客户需求这一拉动因素将成为主导:借助于低代码、物联网技术以及智能化的人机互动,企业可率先感知需求,甚至要早于客户自身的认识,其特征是:以一对一的专属数字营销为基础,能实时检验创意和推出个性化产品。拉动经济的盛行,将带来企业组织结构与运营方式的深刻变革,企业将演变为开放、灵活、模块化、松散耦合的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利用和协调来自各行业、各地区的大量专业化企业, 进而将催生“复合企业”,能在需求的驱动下集结,在规模更小的专业化部门装配工业部件。而且某些开拓型企业已经在按此方式运营。例如,英国的服务提供商瑞德(RPD International)为大型企业设计制造和开发流程。只要提出想法,瑞德就可提供设计、制造原型,并通过其全球合约制造商网络制出产品,甚至还将产品配送到客户手中。在拉动式经济中,可随时根据需求建立临时的合作关系,之后再解散,恢复到一般关系网络,等待下一次生产的召唤。工厂、后勤部门、研发部门、供应链、营销团队、转包商和生态系统合作伙伴都将做到有效地数字化互联。因此使用低代码技术,用户仅需点击几下鼠标,就可从快速重构的业务应用,进而从低代码供应商那里得到超个性化、超本地化的专属工业产品。综上。就是本次分享“企业数字化转型方法论”的全部内容。如需获取“企业数字化转型完整版方案”,请前往:感谢阅读。编辑于 2023-08-31 18:46赞同 8913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Dip her别光点喜欢了,求求点个赞吧 关注企业中有组织、人员、系统、产品、业务等元素,而这些元素之间需要连接和协同,包括线上和线下协同,通过协同共同推进企业运行。高效的连接与协同能够帮助企业在市场上赢得巨大的竞争力。疫情期间,数字经济比非数字部分遭受的损失少得多,数字化领先的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小。企业从疫情中得到的宝贵经验是:数字化不是可选,而是必须。数字化转型是在数字化转型和数字化升级的基础上,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构建新的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是发展数字化技术和支撑能力,构建动态的数字化商业模式。传统管理模式的企业,面对实现数字化转型的企业,工作效率完全不在一个层次,毫无抵抗能力,数字化成了现代企业的必经之路。最近“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马上要在中国地区召开了,聚焦利用云计算加速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进程中的行业热点。像这种论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开阔眼界的平台,如果积极关注这场峰会我相信企业管理者一定能够从中获取有用的经验。亚马逊云科技中国峰会将以“探路者”为核心,重磅精彩轮番上演。在此次线上峰会中亚马逊云科技携手众多业内领先技术践行者,围绕亚马逊云科技可靠、创新、全面并广泛使用的技术与服务开展主题演讲,共同探讨“亚马逊云科技如何不断探索云技术的边界、赋能企业探路业务及支持可持续的、有社会意义的探索”。更有前沿科技成果现场揭秘,海外议题演讲抢先呈送,专家对谈干货满满,助力各行各业客户及伙伴在云端自由构建,探索无限!发布于 2022-10-09 13:24赞同 12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数字化转型_百度百科
型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数字化转型播报讨论上传视频数字化商业模式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建立在数字化转换(Digitization)、数字化升级(Digitalization)基础上, 进一步触及公司核心业务,以新建一种商业模式为目标的高层次转型。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是开发数字化技术及支持能力以新建一个富有活力的数字化商业模式(见图1)。 [1]数字化转型表明,只有企业对其业务进行系统性、彻底的(或重大和完全的)重新定义——而不仅仅是IT,而是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的方方面面进行重新定义的时候,成功才会得以实现。2020年5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 [2]在2022年举行的“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年)》。 [7]中文名数字化转型外文名Digital transformation说 明一种商业模式特 点组织活动、流程、业务模式和员工能力主要特征连接、数据和智能目 标量化决策目录1发展历程2分析任务3数字领导力4高峰论坛5相关标准6解决方案发展历程播报编辑2020年5月13日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官网发布“数字化转型伙伴行动”倡议。倡议提出,政府和社会各界联合起来,共同构建“政府引导—平台赋能—龙头引领—机构支撑—多元服务”的联合推进机制,以带动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为重点,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提升转型服务供给能力,加快打造数字化企业,构建数字化产业链,培育数字化生态,形成“数字引领、抗击疫情、携手创新、普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共同体,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2]2021年8月,湖南省工信厅公布《湖南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化”重点项目名单(2021年第一批)》,来自中联重科、威胜集团、蓝思科技、中车株机等企业的385个项目入选,其中数字化改造项目275个、网络化协同项目66个、智能化升级项目44个。 [6]2023年3月24日,由山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主办的2023山西省数字化转型推进大会暨系列活动启动会在山西太原举办。 [8]分析任务播报编辑最近,在Teradata与《福布斯》杂志共同赞助的以数据分析为主题的 “数字化革命峰会”上,这种认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次峰会在10月初的一天举行,地点在旧金山外的一个会议中心,涵盖从交通运输和金融到制造业、大型联赛运动甚至市政府的各个产业,以评估各个产业是如何受到数字化转型的影响的。 参加峰会的有150多位分析专业人士,包括eBay、Uber、富国银行、Facebook和美国航空等公司的顶尖数据高管等。任务似乎很明确:任务是连接各个点,确认客户需求,及时为市场提供解决方案,为各个州各个行业的各类客户带来变革。那么怎么去做呢。无论是著名的摩尔定律,还是自己用于大规模分析的感知型企业(Sentient Enterprise)成熟度模型——都具有无数的框架,以便理解创新和突破是如何相辅相成,推动数字化的快速增长。其中,越来越清楚的一点是,分析解决方案必须能够实时管理和扩大创新。有时候,这种快速的成功会给自身带来全新的挑战。数字领导力播报编辑创新提升能力,这反过来又产生了新的业务或政策问题。前面两个例子在阐明观点方面还可能较为狭隘。为此,应该来审视影响整个产业的更为广泛的因素——这就是缺乏数字领导力。与其他成功的症状一样,数字领导力的匮乏是在容量、连接和带宽飞速发展,并让大多数公司能够获得前所未有的大数据能力的大背景下产生的。这个挑战,正如引用行业分析师Tom Davenport的话说——“与购买数字领导力相比,购买数字能力要容易得多。”“如果不处理实物资产和业务流程问题,就不会有可持续的变化,”这是一家正在经历自我变革的大型网络跨国公司的首席数字官最近讲过的话。他表示,成功就是围绕着数字化运营模式和技术进行创新。“应该围绕角色/责任进行创新,围绕洞察力、能力、行为和操作程序进行创新,”他说道。当促使企业从数据寻找真实答案的时候,成功需要适应不断的变化。理想的情况是,系统架构和设计可以应对未来不断增长且超出原先预期的数据、用户、查询和需求,而成功模式需要基于周密的长期规划,并意识到需要一致性的可扩展的增长 [3]。高峰论坛播报编辑2021年4月29日,“保定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高峰论坛”在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保定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保定市工商业联合会、保定民营经济研究院、普华商业集团共同举办,聚焦“打造民营经济数字化转型示范市”核心主题,邀请相关领导、专家学者及企业高管做主题分享,为保定市民营经济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今年“十四五” 规划中明确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发展数字经济”。保定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扎实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赋能改造提升。“十四五”规划中强调“数字经济”是未来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对中国现有经济全面进行“数字化”转型,将能够使得传统生产关系和生产元素按照最优原则(社会需求、经济现状、发展规划)重新进行排列组合,进而得到最大化的合理利用,让现有生产关系和生产元素能够产生更高效的生产力价值,构筑起中国经济未来高速发展的坚定基石。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微观主体,其数字化建设情况的好坏将直接决定“数字经济”的发展情况。在2022年举行的“2022数字化转型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新IT重塑企业数字化转型(2022年)》。报告显示,中国IT市场保持稳步增长,前景可观。2021年中国数字化转型中涉及的相关IT服务和解决方案市场总体规模达21669亿元,在多方数字化转型政策推动下,未来几年预计将保持20%以上的平均增速,有望在2025年逼近5万亿大关。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新IT技术得到快速发展,并逐步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和数字化转型中成为主流创新方向。 [7]相关标准播报编辑2023年4月,数字化供应链国际标准ITU-T Y.4910 Maturity model of digital supply chain for smart sustainable cities(《数字化供应链成熟度模型》),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发布。该标准对于提升中国数字化转型领域标准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9]解决方案播报编辑数字化企业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是国家经济的最基本组成单位。所以,“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就是“数字化企业”,全力发展数字化企业是构建中国数字经济底层的最关键步骤。传统企业完成数字化转型才可能形成中国经济发展的内核力。如果不能让中国大部分企业快速的实施数字化,仍旧采用传统的低效运营、管理、市场、销售方式,即使拥有了再先进的数字化技术,这样的企业仍旧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中国的数字经济,只有大部分国内企业都实现了数字化转型,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才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快速、高效的进行中国企业的数字化转型,进而形成中国数字化企业的产业集群,是未来中国用数字经济构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保障。数字化企业 [4]的全面解决方案构成“数字化企业”三大组成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形成“数字化”思维意识,具体涉及管理人员要具有“数字经济”知识和技能学习系统;企业“数字化”改造关联的规章制度和奖惩机制;管理人员“数字化”思维落地的监督和考核系统项。企业构建围绕“数字化”的运营、管理模式,具体包含围绕“数字化”修订的企业发展战略和商业模式;根据自身情况制定的“数字化”落地方案和实施计划;构建起企业的数字资产、数字信用和数字商业积分体系三部分内容。企业具备全面“数字化”的高效软、硬件体系,具体涉及企业内部管理增效的“数字化”软、硬件体系;企业外部市场、销售增效的“数字化”软、硬件体系;企业通过数字化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技术、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和增强现实、底层技术、周边技术、综合应用技术等某些方面)研发、设计、生产、运营的新产品、服务综合体系相关内容。数字化产品 [5]首先,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创新技术,帮助企业搭建管理驾驶舱,轻松获取企业的核心数据,构建企业的动态数据模型,并结合行业大数据的高效环比,洞察经营短板,及时预警异常数据,降低企业发展风险,减少企业经营不确定性,帮助企业提质增效,建立核心竞争力,夯实企业发展的根基。其次,动态记录的企业经营数据,通过区块链技术存储,可以形成真实有效、不可篡改的经营数据链,成为企业的数字信用凭证。伴随着快速发展扩张,这种数字信用体系,将成为企业在融资中的强力信用凭证,大大提高企业的资金周转成功率。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_宏观经济_中国政府网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_宏观经济_中国政府网
首页
|
简
|
繁
|
EN
|
登录
个人中心
退出
|
邮箱
|
无障碍
EN
https://www.gov.cn/
2022-01-12 16:55:00
首页 > 信息公开 > 国务院文件 >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 > 宏观经济
字号:默认
大
超大
|
打印
收藏
留言
|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1-00139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宏观经济
发文机关:
国务院
成文日期:
2021年12月12日
标 题: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国发〔2021〕29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12日
索 引 号:
000014349/2021-00139
主题分类:
国民经济管理、国有资产监管\宏观经济
发文机关:
国务院
成文日期:
2021年12月12日
标 题: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发文字号:
国发〔2021〕29号
发布日期:
2022年01月12日
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发〔2021〕2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21年12月12日
(此件公开发布)
“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为应对新形势新挑战,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一)发展现状。
“十三五”时期,我国深入实施数字经济发展战略,不断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取得积极成效。2020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7.8%,数字经济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
信息基础设施全球领先。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光纤和第四代移动通信(4G)网络,第五代移动通信(5G)网络建设和应用加速推进。宽带用户普及率明显提高,光纤用户占比超过94%,移动宽带用户普及率达到108%,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活跃用户数达到4.6亿。
产业数字化转型稳步推进。农业数字化全面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高。工业数字化转型加速,工业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水平持续提升,更多企业迈上“云端”。
新业态新模式竞相发展。数字技术与各行业加速融合,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移动支付广泛普及,在线学习、远程会议、网络购物、视频直播等生产生活新方式加速推广,互联网平台日益壮大。
数字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一体化政务服务和监管效能大幅度提升,“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一网统管”、“一网协同”等服务管理新模式广泛普及,数字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线政务服务水平跃居全球领先行列。
数字经济国际合作不断深化。《二十国集团数字经济发展与合作倡议》等在全球赢得广泛共识,信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取得明显成效,“丝路电商”合作成果丰硕,我国数字经济领域平台企业加速出海,影响力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与此同时,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关键领域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供应链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群体间数字鸿沟未有效弥合,甚至有进一步扩大趋势;数据资源规模庞大,但价值潜力还没有充分释放;数字经济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完善。
(二)面临形势。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势所趋,受内外部多重因素影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数字经济是数字时代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是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世界主要国家均高度重视发展数字经济,纷纷出台战略规划,采取各种举措打造竞争新优势,重塑数字时代的国际新格局。
数据要素是数字经济深化发展的核心引擎。数据对提高生产效率的乘数作用不断凸显,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数据的爆发增长、海量集聚蕴藏了巨大的价值,为智能化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协同推进技术、模式、业态和制度创新,切实用好数据要素,将为经济社会数字化发展带来强劲动力。
数字化服务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径。数字化方式正有效打破时空阻隔,提高有限资源的普惠化水平,极大地方便群众生活,满足多样化个性化需要。数字经济发展正在让广大群众享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规范健康可持续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快速扩张,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规范的问题较为突出,迫切需要转变传统发展方式,加快补齐短板弱项,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水平,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道路。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国内和国际,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引领、融合发展。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突出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支撑作用,促进数字技术向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各领域广泛深入渗透,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形成以技术发展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以领域应用带动技术进步的发展格局。
坚持应用牵引、数据赋能。坚持以数字化发展为导向,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广阔市场空间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充分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以数据流促进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个环节高效贯通,推动数据技术产品、应用范式、商业模式和体制机制协同创新。
坚持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突出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健全完善协同监管规则制度,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坚持系统推进、协同高效。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构建经济社会各主体多元参与、协同联动的数字经济发展新机制。结合我国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系统谋划、务实推进,更好发挥政府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三)发展目标。
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能力大幅提升,智能化水平明显增强,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取得显著成效,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我国数字经济竞争力和影响力稳步提升。
——数据要素市场体系初步建立。数据资源体系基本建成,利用数据资源推动研发、生产、流通、服务、消费全价值链协同。数据要素市场化建设成效显现,数据确权、定价、交易有序开展,探索建立与数据要素价值和贡献相适应的收入分配机制,激发市场主体创新活力。
——产业数字化转型迈上新台阶。农业数字化转型快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更加深入,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加速普及,生活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显著加快,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撑服务体系基本完备,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推进绿色发展。
——数字产业化水平显著提升。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数字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质量大幅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在部分领域形成全球领先优势。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广泛普及,对实体经济提质增效的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数字化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数字基础设施广泛融入生产生活,对政务服务、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数字营商环境更加优化,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网络化、数字化、智慧化的利企便民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数字鸿沟加速弥合。
——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协调统一的数字经济治理框架和规则体系基本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协同监管机制基本健全。政府数字化监管能力显著增强,行业和市场监管水平大幅提升。政府主导、多元参与、法治保障的数字经济治理格局基本形成,治理水平明显提升。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数字经济安全体系进一步增强。
展望2035年,数字经济将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数字经济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三、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
(一)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有序推进骨干网扩容,协同推进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动5G商用部署和规模应用,前瞻布局第六代移动通信(6G)网络技术储备,加大6G技术研发支持力度,积极参与推动6G国际标准化工作。积极稳妥推进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演进升级,加快布局卫星通信网络等,推动卫星互联网建设。提高物联网在工业制造、农业生产、公共服务、应急管理等领域的覆盖水平,增强固移融合、宽窄结合的物联接入能力。
(二)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加快构建算力、算法、数据、应用资源协同的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贵州、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区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结合应用、产业等发展需求优化数据中心建设布局。加快实施“东数西算”工程,推进云网协同发展,提升数据中心跨网络、跨地域数据交互能力,加强面向特定场景的边缘计算能力,强化算力统筹和智能调度。按照绿色、低碳、集约、高效的原则,持续推进绿色数字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数据中心节能改造,持续提升数据中心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推动智能计算中心有序发展,打造智能算力、通用算法和开发平台一体化的新型智能基础设施,面向政务服务、智慧城市、智能制造、自动驾驶、语言智能等重点新兴领域,提供体系化的人工智能服务。
(三)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稳步构建智能高效的融合基础设施,提升基础设施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协同化水平。高效布局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提升支撑“智能+”发展的行业赋能能力。推动农林牧渔业基础设施和生产装备智能化改造,推进机器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应用。建设可靠、灵活、安全的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支撑制造资源的泛在连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加快推进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物流、环保等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推动新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市政公用设施和建筑智能化水平。构建先进普惠、智能协作的生活服务数字化融合设施。在基础设施智能升级过程中,充分满足老年人等群体的特殊需求,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四、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
(一)强化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支持市场主体依法合规开展数据采集,聚焦数据的标注、清洗、脱敏、脱密、聚合、分析等环节,提升数据资源处理能力,培育壮大数据服务产业。推动数据资源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数据管理水平和数据质量,探索面向业务应用的共享、交换、协作和开放。加快推动各领域通信协议兼容统一,打破技术和协议壁垒,努力实现互通互操作,形成完整贯通的数据链。推动数据分类分级管理,强化数据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深化政务数据跨层级、跨地域、跨部门有序共享。建立健全国家公共数据资源体系,统筹公共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推动基础公共数据安全有序开放,构建统一的国家公共数据开放平台和开发利用端口,提升公共数据开放水平,释放数据红利。
(二)加快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加快构建数据要素市场规则,培育市场主体、完善治理体系,促进数据要素市场流通。鼓励市场主体探索数据资产定价机制,推动形成数据资产目录,逐步完善数据定价体系。规范数据交易管理,培育规范的数据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建立健全数据资产评估、登记结算、交易撮合、争议仲裁等市场运营体系,提升数据交易效率。严厉打击数据黑市交易,营造安全有序的市场环境。
(三)创新数据要素开发利用机制。适应不同类型数据特点,以实际应用需求为导向,探索建立多样化的数据开发利用机制。鼓励市场力量挖掘商业数据价值,推动数据价值产品化、服务化,大力发展专业化、个性化数据服务,促进数据、技术、场景深度融合,满足各领域数据需求。鼓励重点行业创新数据开发利用模式,在确保数据安全、保障用户隐私的前提下,调动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等多方参与数据价值开发。对具有经济和社会价值、允许加工利用的政务数据和公共数据,通过数据开放、特许开发、授权应用等方式,鼓励更多社会力量进行增值开发利用。结合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加快城市数据融合及产业生态培育,提升城市数据运营和开发利用水平。
五、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强化数字化思维,提升员工数字技能和数据管理能力,全面系统推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业务数字化转型。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打造一体化数字平台,全面整合企业内部信息系统,强化全流程数据贯通,加快全价值链业务协同,形成数据驱动的智能决策能力,提升企业整体运行效率和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率。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中小企业从数字化转型需求迫切的环节入手,加快推进线上营销、远程协作、数字化办公、智能生产线等应用,由点及面向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延伸拓展。鼓励和支持互联网平台、行业龙头企业等立足自身优势,开放数字化资源和能力,帮助传统企业和中小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推行普惠性“上云用数赋智”服务,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降低技术和资金壁垒,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二)全面深化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立足不同产业特点和差异化需求,推动传统产业全方位、全链条数字化转型,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大力提升农业数字化水平,推进“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创新发展智慧农业,提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各环节数字化水平。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市场服务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推动装备数字化,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完善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培育推广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等新模式。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优化管理体系和服务模式,提高服务业的品质与效益。促进数字技术在全过程工程咨询领域的深度应用,引领咨询服务和工程建设模式转型升级。加快推动智慧能源建设应用,促进能源生产、运输、消费等各环节智能化升级,推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加快推进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应用。推动产业互联网融通应用,培育供应链金融、服务型制造等融通发展模式,以数字技术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三)推动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引导产业园区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利用数字技术提升园区管理和服务能力。积极探索平台企业与产业园区联合运营模式,丰富技术、数据、平台、供应链等服务供给,提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资源共享水平,引导各类要素加快向园区集聚。围绕共性转型需求,推动共享制造平台在产业集群落地和规模化发展。探索发展跨越物理边界的“虚拟”产业园区和产业集群,加快产业资源虚拟化集聚、平台化运营和网络化协同,构建虚实结合的产业数字化新生态。依托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区域,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各类产业集群跨区域、跨平台协同新机制,促进创新要素整合共享,构建创新协同、错位互补、供需联动的区域数字化发展生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协同配套能力。
(四)培育转型支撑服务生态。建立市场化服务与公共服务双轮驱动,技术、资本、人才、数据等多要素支撑的数字化转型服务生态,解决企业“不会转”、“不能转”、“不敢转”的难题。面向重点行业和企业转型需求,培育推广一批数字化解决方案。聚焦转型咨询、标准制定、测试评估等方向,培育一批第三方专业化服务机构,提升数字化转型服务市场规模和活力。支持高校、龙头企业、行业协会等加强协同,建设综合测试验证环境,加强产业共性解决方案供给。建设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衔接集聚各类资源条件,提供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打造区域产业数字化创新综合体,带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六、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
(一)增强关键技术创新能力。瞄准传感器、量子信息、网络通信、集成电路、关键软件、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新材料等战略性前瞻性领域,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提高数字技术基础研发能力。以数字技术与各领域融合应用为导向,推动行业企业、平台企业和数字技术服务企业跨界创新,优化创新成果快速转化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的工程化、产业化。鼓励发展新型研发机构、企业创新联合体等新型创新主体,打造多元化参与、网络化协同、市场化运作的创新生态体系。支持具有自主核心技术的开源社区、开源平台、开源项目发展,推动创新资源共建共享,促进创新模式开放化演进。
(二)提升核心产业竞争力。着力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和生产装备的供给水平,强化关键产品自给保障能力。实施产业链强链补链行动,加强面向多元化应用场景的技术融合和产品创新,提升产业链关键环节竞争力,完善5G、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重点产业供应链体系。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创新和融合应用,加快平台化、定制化、轻量化服务模式创新,打造新兴数字产业新优势。协同推进信息技术软硬件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加快集成适配和迭代优化,推动软件产业做大做强,提升关键软硬件技术创新和供给能力。
(三)加快培育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引导支持平台企业加强数据、产品、内容等资源整合共享,扩大协同办公、互联网医疗等在线服务覆盖面。深化共享经济在生活服务领域的应用,拓展创新、生产、供应链等资源共享新空间。发展基于数字技术的智能经济,加快优化智能化产品和服务运营,培育智慧销售、无人配送、智能制造、反向定制等新增长点。完善多元价值传递和贡献分配体系,有序引导多样化社交、短视频、知识分享等新型就业创业平台发展。
(四)营造繁荣有序的产业创新生态。发挥数字经济领军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强资源共享和数据开放,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鼓励开源社区、开发者平台等新型协作平台发展,培育大中小企业和社会开发者开放协作的数字产业创新生态,带动创新型企业快速壮大。以园区、行业、区域为整体推进产业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强化技术研发、标准制修订、测试评估、应用培训、创业孵化等优势资源汇聚,提升产业创新服务支撑水平。
七、持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
(一)提高“互联网+政务服务”效能。全面提升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功能,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实现利企便民高频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建立健全政务数据共享协调机制,加快数字身份统一认证和电子证照、电子签章、电子公文等互信互认,推进发票电子化改革,促进政务数据共享、流程优化和业务协同。推动政务服务线上线下整体联动、全流程在线、向基层深度拓展,提升服务便利化、共享化水平。开展政务数据与业务、服务深度融合创新,增强基于大数据的事项办理需求预测能力,打造主动式、多层次创新服务场景。聚焦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应急管理等领域,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实现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响应和联动处置。
(二)提升社会服务数字化普惠水平。加快推动文化教育、医疗健康、会展旅游、体育健身等领域公共服务资源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复用。充分运用新型数字技术,强化就业、养老、儿童福利、托育、家政等民生领域供需对接,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智慧广电网络,加快推进全国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升级改造。深入开展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提升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水平。加强面向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脱贫地区的远程服务,拓展教育、医疗、社保、对口帮扶等服务内容,助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强信息无障碍建设,提升面向特殊群体的数字化社会服务能力。促进社会服务和数字平台深度融合,探索多领域跨界合作,推动医养结合、文教结合、体医结合、文旅融合。
(三)推动数字城乡融合发展。统筹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和数字乡村建设,协同优化城乡公共服务。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数据整合共享和业务协同,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服务能力,完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和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因地制宜构建数字孪生城市。加快城市智能设施向乡村延伸覆盖,完善农村地区信息化服务供给,推进城乡要素双向自由流动,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形成以城带乡、共建共享的数字城乡融合发展格局。构建城乡常住人口动态统计发布机制,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四)打造智慧共享的新型数字生活。加快既有住宅和社区设施数字化改造,鼓励新建小区同步规划建设智能系统,打造智能楼宇、智能停车场、智能充电桩、智能垃圾箱等公共设施。引导智能家居产品互联互通,促进家居产品与家居环境智能互动,丰富“一键控制”、“一声响应”的数字家庭生活应用。加强超高清电视普及应用,发展互动视频、沉浸式视频、云游戏等新业态。创新发展“云生活”服务,深化人工智能、虚拟现实、8K高清视频等技术的融合,拓展社交、购物、娱乐、展览等领域的应用,促进生活消费品质升级。鼓励建设智慧社区和智慧服务生活圈,推动公共服务资源整合,提升专业化、市场化服务水平。支持实体消费场所建设数字化消费新场景,推广智慧导览、智能导流、虚实交互体验、非接触式服务等应用,提升场景消费体验。培育一批新型消费示范城市和领先企业,打造数字产品服务展示交流和技能培训中心,培养全民数字消费意识和习惯。
八、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一)强化协同治理和监管机制。规范数字经济发展,坚持发展和监管两手抓。探索建立与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相适应的治理方式,制定更加灵活有效的政策措施,创新协同治理模式。明晰主管部门、监管机构职责,强化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协同监管,明确监管范围和统一规则,加强分工合作与协调配合。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分类清理规范不适应数字经济发展需要的行政许可、资质资格等事项,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创新活力和内生动力。鼓励和督促企业诚信经营,强化以信用为基础的数字经济市场监管,建立完善信用档案,推进政企联动、行业联动的信用共享共治。加强征信建设,提升征信服务供给能力。加快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体系,实现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全领域监管,完善协同会商机制,有效打击数字经济领域违法犯罪行为。加强跨部门、跨区域分工协作,推动监管数据采集和共享利用,提升监管的开放、透明、法治水平。探索开展跨场景跨业务跨部门联合监管试点,创新基于新技术手段的监管模式,建立健全触发式监管机制。加强税收监管和税务稽查。
(二)增强政府数字化治理能力。加大政务信息化建设统筹力度,强化政府数字化治理和服务能力建设,有效发挥对规范市场、鼓励创新、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支撑作用。建立完善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的统计监测和决策分析体系,提升数字经济治理的精准性、协调性和有效性。推进完善风险应急响应处置流程和机制,强化重大问题研判和风险预警,提升系统性风险防范水平。探索建立适应平台经济特点的监管机制,推动线上线下监管有效衔接,强化对平台经营者及其行为的监管。
(三)完善多元共治新格局。建立完善政府、平台、企业、行业组织和社会公众多元参与、有效协同的数字经济治理新格局,形成治理合力,鼓励良性竞争,维护公平有效市场。加快健全市场准入制度、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完善数字经济公平竞争监管制度,预防和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进一步明确平台企业主体责任和义务,推进行业服务标准建设和行业自律,保护平台从业人员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开展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公众监督,培育多元治理、协调发展新生态。鼓励建立争议在线解决机制和渠道,制定并公示争议解决规则。引导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推动数字经济治理,加强和改进反垄断执法,畅通多元主体诉求表达、权益保障渠道,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公众利益和社会稳定。
九、着力强化数字经济安全体系
(一)增强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强化落实网络安全技术措施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的要求,确保重要系统和设施安全有序运行。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健全完善网络安全应急事件预警通报机制,提升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威胁发现、应急指挥、协同处置和攻击溯源能力。提升网络安全应急处置能力,加强电信、金融、能源、交通运输、水利等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支持开展常态化安全风险评估,加强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和密码应用安全性评估。支持网络安全保护技术和产品研发应用,推广使用安全可靠的信息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强化针对新技术、新应用的安全研究管理,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加快发展网络安全产业体系,促进拟态防御、数据加密等网络安全技术应用。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支持发展社会化网络安全服务。
(二)提升数据安全保障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安全治理体系,研究完善行业数据安全管理政策。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研究推进数据安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共享、销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使用者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依法依规加强政务数据安全保护,做好政务数据开放和社会化利用的安全管理。依法依规做好网络安全审查、云计算服务安全评估等,有效防范国家安全风险。健全完善数据跨境流动安全管理相关制度规范。推动提升重要设施设备的安全可靠水平,增强重点行业数据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强化个人信息保护,规范身份信息、隐私信息、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传输和使用,加强对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安全监管能力。
(三)切实有效防范各类风险。强化数字经济安全风险综合研判,防范各类风险叠加可能引发的经济风险、技术风险和社会稳定问题。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原创性、引领性创新领域,避免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盲目跟风炒作等,支持可持续发展的业态和模式创新。坚持金融活动全部纳入金融监管,加强动态监测,规范数字金融有序创新,严防衍生业务风险。推动关键产品多元化供给,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引导企业在法律合规、数据管理、新技术应用等领域完善自律机制,防范数字技术应用风险。健全失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完善灵活就业的工伤保险制度。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制度和劳动者权益保障制度,推进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探索建立新业态企业劳动保障信用评价、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等制度。着力推动数字经济普惠共享发展,健全完善针对未成年人、老年人等各类特殊群体的网络保护机制。
十、有效拓展数字经济国际合作
(一)加快贸易数字化发展。以数字化驱动贸易主体转型和贸易方式变革,营造贸易数字化良好环境。完善数字贸易促进政策,加强制度供给和法律保障。加大服务业开放力度,探索放宽数字经济新业态准入,引进全球服务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运营总部、研发设计中心、采购物流中心、结算中心,积极引进优质外资企业和创业团队,加强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依托自由贸易试验区、数字服务出口基地和海南自由贸易港,针对跨境寄递物流、跨境支付和供应链管理等典型场景,构建安全便利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和国际化数据信息专用通道。大力发展跨境电商,扎实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积极鼓励各业务环节探索创新,培育壮大一批跨境电商龙头企业、海外仓领军企业和优秀产业园区,打造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
(二)推动“数字丝绸之路”深入发展。加强统筹谋划,高质量推动中国—东盟智慧城市合作、中国—中东欧数字经济合作。围绕多双边经贸合作协定,构建贸易投资开放新格局,拓展与东盟、欧盟的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与非盟和非洲国家研究开展数字经济领域合作。统筹开展境外数字基础设施合作,结合当地需求和条件,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跨境光缆建设合作,保障网络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构建基于区块链的可信服务网络和应用支撑平台,为广泛开展数字经济合作提供基础保障。推动数据存储、智能计算等新兴服务能力全球化发展。加大金融、物流、电子商务等领域的合作模式创新,支持我国数字经济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国际合作。
(三)积极构建良好国际合作环境。倡导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有序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加强网络空间国际合作。加快研究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数字经济相关标准和治理规则。依托双边和多边合作机制,开展数字经济标准国际协调和数字经济治理合作。积极借鉴国际规则和经验,围绕数据跨境流动、市场准入、反垄断、数字人民币、数据隐私保护等重大问题探索建立治理规则。深化政府间数字经济政策交流对话,建立多边数字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主动参与国际组织数字经济议题谈判,拓展前沿领域合作。构建商事协调、法律顾问、知识产权等专业化中介服务机制和公共服务平台,防范各类涉外经贸法律风险,为出海企业保驾护航。
十一、保障措施
(一)加强统筹协调和组织实施。建立数字经济发展部际协调机制,加强形势研判,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务实推进规划的贯彻实施。各地方要立足本地区实际,健全工作推进协调机制,增强发展数字经济本领,推动数字经济更好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进一步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政策的解读与宣传,深化数字经济理论和实践研究,完善统计测度和评价体系。各部门要充分整合现有资源,加强跨部门协调沟通,有效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加大对数字经济薄弱环节的投入,突破制约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与瓶颈,建立推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拓展多元投融资渠道,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鼓励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运作的数字经济细分领域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数字经济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进行融资,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加大对数字经济核心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强对各类资金的统筹引导,提升投资质量和效益。
(三)提升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计划,扩大优质数字资源供给,鼓励公共数字资源更大范围向社会开放。推进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加强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数字技术技能类人才培养,深化数字经济领域新工科、新文科建设,支持企业与院校共建一批现代产业学院、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等,发展订单制、现代学徒制等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制定实施数字技能提升专项培训计划,提高老年人、残障人士等运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切实解决老年人、残障人士面临的困难。提高公民网络文明素养,强化数字社会道德规范。鼓励将数字经济领域人才纳入各类人才计划支持范围,积极探索高效灵活的人才引进、培养、评价及激励政策。
(四)实施试点示范。统筹推动数字经济试点示范,完善创新资源高效配置机制,构建引领性数字经济产业集聚高地。鼓励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适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的改革举措,采取有效方式和管用措施,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和制度性成果。支持各地区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综合采取产业、财政、科研、人才等政策手段,不断完善与数字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公共服务体系、产业生态体系和技术创新体系。鼓励跨区域交流合作,适时总结推广各类示范区经验,加强标杆示范引领,形成以点带面的良好局面。
(五)强化监测评估。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行业实际,抓紧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并推动落地。要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成效分析,抓好重大任务推进实施,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指导,适时组织开展评估,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重大事项及时向国务院报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解读
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登录
注册
×
×
×
链接: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门网站
|
地方政府网站
|
驻港澳机构网站
|
驻外机构
中国政府网
|
关于本网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客户端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中国政府网微博、微信
电脑版
客户端
小程序
微博
微信
邮箱
退出
注册
登录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的通知
现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数字化转型 -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 IBM
数字化转型 -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 IBM
什么是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是指在市场需求和技术的推动下,采用数字优先的客户、业务合作伙伴和员工体验。
可选的主要选项
可选的辅助选项
定义数字化转型
数字化转型将由客户推动、数字优先的方法应用于企业的所有方面,包括业务模式、客户体验以及流程和运营。 它采用 AI、自动化、混合云以及其他数字技术,借助数据推动智能化工作流程,更迅速,更智慧地做出决策,实时响应市场颠覆性事件。 最终,它改变了客户期望,创造出新的商机。
虽然许多组织都经历过数字化转型,以应对单一的竞争威胁或市场变化,但数字化转型并不是一次性的活动。 《MIT 斯隆管理学院评论》 (链接位于 ibm.com 之外)指出:“数字化转型最恰当的定义就是持续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它的目标是建立技术和运营基础,以最恰当的方式不断发展和响应不可预测、持续变化的客户期望、市场状况以及当地或全球的事件。
还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数字化转型是企业的任务,但其影响并不止于企业。 正如 Red Hat® 的一位专家所说:“通过软件让生活更美好 - 这就是数字化转型的意义 (链接位于 ibm.com 外部)。 这样定义它怎么样?” 这是一个充分的定义,特别是如果您认为"更好的生活"包括世界上的工作和活动,创造出新的机遇,让人们更方便、更有弹性地应对变化。
正是由于数字化转型,如此多的商业和生活领域与 20 年前相比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这也是为什么从一定程度上而言,我们现在生活在数字时代。
数字化转型推动力量
客户期望始终是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推动力量。 它始于一系列新技术的推出,使人们能够以全新方式获取全新类型的信息和能力,例如:
移动设备
社交媒体
物联网 (IoT)
云计算
像亚马逊 (Amazon) 和奈飞 (Netflix) 这样的企业既充当了先驱者,也成为颠覆者,他们通过采用这些技术开展以下活动,从竞争对手那里抢占市场份额:
重塑业务模式(电子商务、电子交付)。
优化流程(供应链管理、新功能开发)。
不断完善客户体验(情境化客户评论、个性化推荐)。
竞争对手进行调整,提供更多功能和便利(否则他们只能苦苦挣扎,甚至彻底消失)。 如今,客户希望无论何时何地,使用何种设备,都能够完全以数字方式开展业务,可以即时获得所有支持信息和内容。
归根结底,数字化转型就是为了满足这些不断提升的期望。 但通常,组织的切入点是可以解决特定问题的转型计划,例如:
业务流程自动化
添加 AI 和自动化能力,更好地为客户服务,开展更高价值的工作。 他们创建智能化工作流程,以简化运营模式,提高生产力,帮助员工更快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抵御颠覆大潮
数字化转型实施各种技术和最佳实践,旨在快速创建产品,打造全新客户体验,建立新型业务模式,以响应竞争威胁、市场趋势和客户期望的变化。
有效应对变化
在该过程中,可对原有技术进行现代化改造,以便能够在现代基础架构中运行,并与现代应用实现互操作。 它将弹性融入系统和流程中,并吸收消化来自并购的应用和数据。
支持按需访问更多资源,而限制更少
数字化转型帮助企业尽可能广泛地采用来自生态系统合作伙伴、行业解决方案领军企业以及多个云服务提供商的解决方案和服务。
新冠病毒疫情:终极推动力量?
2020 年,新冠病毒疫情让每个组织都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工作和进度(或缺失情况)。 制造商发现自己能够以多快多有效的方式将新产品推向市场。 零售商努力为顾客提供更安全的购物方式。 雇主采用或扩展技术,以支持员工在家工作。
在运营工作流程中,供应链暴露在风险的最前沿。 供应链总是脆弱的;根据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的研究,每隔 3.7 年,供应链就会中断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1)。 但在疫情开始后不久,美国从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口量突然减少了近 50% (2)。 企业被迫经历在几周或几个月内完成原本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完成的供应链转型。
影响是持久的。 在最近的一项调研中,Twilio 表示新冠病毒疫情是“影响十年的数字加速器”。在疫情之前的 2019 年 10 月,行业分析机构 IDC 预测到 2023 年,全球数字化转型的支出将达到 2.3 万亿美元(3)。 而到了 2020 年 12 月,也就是疫情爆发后的第八个月,IDC 将预测开支提高了近两倍,达到 6.8 万亿美元(4)。
企业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转型 (PDF, 201 KB)
变革性技术
几乎任何数字技术都可以在组织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中发挥作用。 但在目前以及不远的将来发挥核心作用的技术包括:
人工智能 (AI) 和自动化
人工智能 (AI) 技术(例如机器学习)支持计算机或机器模拟人类大脑的能力。 AI 从示例中学习,识别对象,做出决策,等等。 与自动化技术结合后,AI 可以将智能和实时 决策融入任何工作流程中。 它可以成为有力的推动力量:推动创新型智慧产品,推动日益个性化的客户和用户体验,推动优化的工作流程以支持供应链管理、变化管理等方面。
混合云
混合云是云计算基础架构,借助统筹、管理和应用可移植性等功能,将本地 IT、公有云和私有云资源连接起来。 通过创建灵活、最优的单个云以运行每一个工作负载,而不是将组织锁定在单个平台或供应商,混合云提供持久数字化转型成功所需的敏捷性、可扩展性和弹性。
微服务
微服务 是云原生应用架构,单个应用由多个松散耦合、可单独部署的组件构成。 通过与敏捷或 DevOps 方法结合,微服务就成为创造和对抗数字颠覆大潮的引擎。 它使企业能够每天部署新软件或产品功能,有时每天可部署成百上千次。
物联网
物联网 (IoT) 是配备传感器的物体和设备,通过互联网收集和传输数据。 IoT 设备是数字技术与实体现实交汇之处。 包括供应链物流和自动驾驶汽车之类的应用生成实时数据,然后由 AI 和大数据分析应用将其转变为自动化操作和决策。
区块链
区块链是分布式、永久性和不可改变的电子交易账本或记录。 对于需要访问记录的人,区块链提供总体交易透明度,对于不需要访问的人,则不允许访问。 组织将区块链作为超级弹性供应链和跨境金融服务转型的基础。
数字化
数字化就是将基于纸面的信息转化为数字数据。 也许人们觉得数字打印的信息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做法,但它却是几乎所有行业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也是医疗保健行业(电子病历 (EMR))、政府机构和教育行业的基础性转型计划的基石。
数字化转型战略
100 个详细制定数字化转型战略的组织可能会产生 100 个不同的路线图。 尽管如此,大多数成功的数字化转型都与企业的业务战略契合,并遵循两个原则:
他们采用逆向思维,首先考虑理想的客户体验。
他们采取整体方法来实施运营转型。
企业首先设想他们的产品和品牌将带给客户的体验,确保他们长久地成为自己的客户。 要实现这个目标,他们必须分析市场以及技术趋势,以预测客户的需求或期望将如何改变,并发现可以掀起颠覆大潮的机会。
然后,组织确定如何端到端地转变数字业务,包括基础架构、产品开发、运营和工作流程。 最后,他们创造新的客户体验,并且不断改进以应对商机和变化。
埃克森美孚改变加油站的客户体验 (02:32)
相关解决方案
数字化转型
开发数字优先的业务模式,以获得竞争优势,从根本上改变为客户实现价值的方式。 利用 IBM 的业务战略和技术专业知识,加速您的数字化转型之旅。
IBM Garage™
IBM Garage 是用于加速数字化转型的端到端模型。 它帮助您产生创新想法,并为您提供实践、技术和专业知识,以便将这些想法转化为业务价值。
了解有关 IBM Garage 的更多信息
AI 驱动的自动化解决方案
利用经过检验的方法扩展 AI,实现基于 AI 的自动化,从而简化业务运营。
省出您的时间
业务咨询服务
数字化转型要想取得成功,就必须跨越组织边界和原有系统集成各种流程。 通过解锁财务、采购、客户服务、人才管理等流程中的数据,提高效率。
开始重塑工作流程
业务运营解决方案
利用 AI 驱动的企业资产管理、供应链和设施运营解决方案,建立更富有弹性的企业。
探索运营解决方案
资源
如何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中转型
Bloomberg Media Studios 探索智慧的企业如何进行数字化转型。
(201 KB)
将创新与转型结合
Forrester 深入研究大规模将创新作为业务成功的推动力量所需的文化和原则。 (487 KB)
什么是自动化?
了解不同的自动化类型、趋势和用例。
数字加速
危机时期,技术推动收入增长。 但成功的诀窍在疫情期间发生了改变。
扩展数字加速
将高水平的技术采用与全面的转型方法结合的组织,可以实现更高的收入增长率。
无边界企业:可持续发展与影响的紧迫性
在可持续发展与影响方面处于领先的组织不会将其视为次要目标。
引用
¹ "Risk, Resilience and Rebalancing in Global Value Chains"(链接位于 ibm.com 外部)。 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2020 年 8 月
² Covid 19 Digital Engagement Report (链接位于 ibm.com 之外 - PDF,7.4 MB)。 Twilio, Inc.,第 5 页
³ 根据一项新的 IDC 开支指南,到 2023 年,全球在数字化转型方面的开支将达到 2.3 万亿美元,超过所有 ICT 开支的一半 (链接位于 ibm.com 之外)。 BusinessWire.com,2019 年 10 月 28 日
⁴ 随着企业和政府为新常态做准备,全球数字化转型投资将达到 6.8 万亿美元 (链接位于 ibm.com 之外)。 IDC.com,2020 年 12 月。
人民日报整版观察: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观点--人民网
人民日报整版观察: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观点--人民网
首页
党政
党网 ・ 时政
人事
反腐
理论
党史
党建
要闻
经济 ・ 科技
社会 ・ 法治
文旅 ・ 体育
健康 ・ 生活
国际
军事
港澳
台湾
教育
房产
科普
观点
人民网评
三评
人民财评
人民来论
人民访谈
互动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维权
可视化
视频
图片
图解
地方
京
津
冀
晋
蒙
辽
吉
黑
沪
苏
浙
皖
闽
赣
鲁
豫
鄂
湘
粤
桂
琼
渝
川
黔
滇
藏
陕
甘
青
宁
新
鹏
雄安
举报专区多语言
合作网站
毛主席纪念堂
周恩来纪念网
邓小平纪念网
人大新闻网
工会新闻网
中国侨联
学习强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旗帜网
国家保密局
科普中国
知识产权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登录
退出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慕课
人民网>>观点
人民日报整版观察: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
2021年11月05日05:1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生态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重要部署。如何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赋能高质量发展?如何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如何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本期观察版围绕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中的重要问题进行阐述。
――编 者
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人民观察)
庄荣文
当今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形成了以数字理念、数字发展、数字治理、数字安全、数字合作等为主要内容的数字生态,对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产生活和国际格局产生了广泛影响,给社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带来深刻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数字生态建设,“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部署,明确了数字生态建设的目标要求、主攻方向、重点任务。着力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是“十四五”时期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
坚持思想引领,把握数字文明新机遇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国际社会迫切需要携起手来,顺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刻把握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迈向数字文明的发展大势,充分认识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抢占信息时代发展先机的战略任务。近年来,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有利于充分激发数字技术的创新活力、要素潜能、发展空间,引领和驱动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发展升级、消费需求增长、治理格局优化,为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提供良好环境和有力支撑。特别要看到,世界主要国家均把信息化作为国家战略重点和优先发展方向,通过优化数字生态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发展。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数字化变革的时代潮流,掌握网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着力营造良好数字生态,打造数字优势、赢得发展先机。
构筑人民美好数字生活的迫切要求。网信事业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网民规模已超过10亿,形成了全球最为庞大、生机勃勃的数字社会,数字生活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算法滥用、平台垄断、大数据“杀熟”、个人信息和数据泄露等问题突出,直接损害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我们要把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作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重要举措,优化数字环境,推动数字惠民,让亿万人民在共享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快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的重要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指引下,我国核心技术突破和产业布局优化不断提速,数字经济作为经济发展新引擎的作用日益凸显,数据安全保护能力持续提升,数字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实践证明,加强数字生态建设有力促进了各类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了对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优化升级和融合融通,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新征程上,我们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进一步释放数字创新活力,以良好数字生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动能。
坚持创新赋能,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
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发展数字经济是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战略选择,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深化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活力,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内容和关键领域。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大力推动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应用创新、服务创新,努力为数字经济赋能、提质、增效,营造繁荣发展的数字生态。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立足高水平自立自强,牵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新型举国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注重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推动网信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前沿技术加快突破。突出自主安全可控,优化核心技术产业布局,培育互利共生、融合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切实掌握技术自主权和发展主动权。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把握信息基础设施快速演进升级的重要契机,加强顶层设计和前瞻布局,统筹推进通信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融合与创新基础设施等建设,聚焦5G、IPv6、卫星互联网、物联网、人工智能平台等重点领域,大力推进体系化建设、规模化部署、产业化应用,推动我国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朝着高速泛在、天地一体、云网融合、智能敏捷、绿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方向加速演进。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加快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培育数字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积极推进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实现数字化进程中的绿色发展。
坚持综合施策,营造数字生态治理新环境
加强数字生态建设,既要厚植创新创造的土壤,也要构建规范有序的环境。要始终把法治作为基础性手段,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着力构建数字生态规则体系,全面提升数字生态治理能力,推动数字生态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构建清朗网络空间。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充分发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传播优势,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不断壮大网上主流思想舆论,构建网上网下同心圆。加快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统筹推进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聚焦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乱象,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建设行业自律机制,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持续净化网络空间。大力加强网络文明建设,用积极健康、向上向善的网络文化滋养人心、滋养社会,营造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的良好氛围。
推进数字惠民便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依托数字政府和数字社会建设,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数字化、均等化、便捷化水平,推动社会治理精准化、高效化发展。加快推进数字乡村、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持续提升教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等重点民生领域数字化水平,丰富数字化生活场景和体验,打造智慧共享、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生活。
提升数据治理效能。统筹数据开发利用、隐私保护和公共安全,加快完善数据治理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产权制度、交易规则和管理规范,确保数据要素安全有序流通。完善数据资源开放共享制度,推动政务数据、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等全社会各类数据良性互动、融合应用,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红利。有序推动培育数据交易市场,着力培育规范的交易平台和市场主体,深度挖掘数据要素价值,充分释放数据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劲动能。
规范互联网平台运营。构建与数字平台特征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促进企业有序发展和规范运营的监管机制,依法保障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坚持鼓励技术创新与推动技术向善并重,完善适应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的制度规则,依法规制算法滥用等不正当竞争行为。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加大执法力度,提升监管能力,确保平台经济公平竞争、有序发展。
坚持防范风险,筑牢数字安全新屏障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要坚持安全和发展并重,深入实施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有效防范和化解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领域的风险挑战,全面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和信息系统以及个人信息的安全保障。
着力构建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风险评估、检测认证等机制,构建贯穿基础网络、数据中心、云平台、数据、应用等一体协同安全保障体系。完善适用于大数据环境下的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制度,加强对海量数据汇聚融合的风险防护,强化数据资源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加强重点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完善重要数据目录,强化政务数据安全。
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防范应对数字新技术新应用安全风险,密切跟踪发展动态,提升人工智能、5G、区块链、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安全防护能力。加强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跨领域网络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协同。压实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完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加大关键系统、设备、平台等网络安全检查力度,做到关口前移、防患未然。加强网络安全宣传教育和人才培养,大力发展网络安全产业,加快形成多方参与、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网络安全良性生态。
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推动重点行业建立完善长效保护机制,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采集使用个人信息行为。加强对生物特征等敏感个人信息的保护,深化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治理,坚决打击非法买卖个人信息、侵犯公民隐私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完善个人信息安全事件举报受理渠道,切实维护广大网民合法权益。深入开展个人信息安全防护知识技能宣传普及,提升全社会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意识。
坚持开放共享,构建数字生态合作新格局
数字生态具有高度全球化的特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是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重要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数字技术、数字经济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机,是新一轮国际竞争重点领域,我们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中国愿同世界各国一道,共同担起为人类谋进步的历史责任,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让数字文明造福各国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化网络空间数字生态合作,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促进发展共同推进、安全共同维护、治理共同参与、成果共同分享。
推动完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坚持以联合国为主渠道、以联合国宪章为基本原则,推动研究制定更加平衡地反映各方利益关切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利益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加强国家间数字生态领域政策协调,积极参与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制定,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互联网基础资源分配机制,实现网络空间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合作共治。
打造数字生态合作平台。积极搭建双边、区域和国际合作平台,充分发挥世界互联网大会等主场平台作用,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深化数字贸易、数字技术、数字服务等各领域合作。加强优质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生产和网络化传播,推动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网上文化交流互鉴。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深入拓展“丝路电商”合作,持续推进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着力打造开放、互利、共赢的数字生态。
共享数字化发展成果。加强同新兴市场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数字经济、网络安全、网络治理等方面的务实合作,打破信息壁垒,消除数字鸿沟,让更多发展中国家和人民共享互联网带来的发展机遇。积极探索数字技术在疫情防控、全球减贫、医疗教育等领域创新应用,推动数字科技协同创新,努力让数字化发展成果更好造福各国人民。
(作者为中央宣传部副部长,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主任)
为网络安全保驾护航(大家手笔)
陈 鲸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把“加强网络安全保护”作为“营造良好数字生态”重要内容,凸显了网络安全保护对营造开放、健康、安全数字生态的重大意义。面对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加强网络安全管理、加快网络安全关键技术研发、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从社会发展史看,人类社会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正在经历信息革命。网络空间在给人类发展带来巨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课题和挑战。随着工业互联网、能源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空天一体化的新型网络形态不断涌现,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智能生活等应用技术不断发展,互联网正在全面融入日常生产生活,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此外,网络信息技术提供了功能强大的研发工具和创新平台,激发出前所未有的创新活力,极大促进经济繁荣,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同时也要看到,日新月异的网络信息技术造成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不断拉大,给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带来风险隐患,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渐凸显。网络安全已成为事关各国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的重大问题,也成为能否营造良好数字生态的关键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必须统一谋划、统一部署、统一推进、统一实施。”1994年正式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我国始终高度重视网络安全,加强网信工作统筹协调和顶层设计,推进网络安全技术研发,不断筑牢国家网络安全屏障。当前,我国网络安全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涉及体系构建、设计、研制、开发、集成、交付、使用、服务等环节。面对新的安全风险,我们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评估、漏洞排查、漏洞修复、系统开发,防止受到攻击和侵扰。同时,要树立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意识,推动各国在预警防范、应急响应、技术创新、标准规范、信息共享等方面加强合作,提高网络风险的防范和应对能力。
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和防御,不仅要推进科技创新、掌握关键技术、筑牢安全屏障,还要在人才队伍建设上下功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经济全球化对创新资源配置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人才、资本、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在全球流动的速度、范围和规模都是空前的,技术转移和产业重组不断加快。加强网络安全保护和防御,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没有人才创造力迸发、活力涌流,是难以成功的。网络安全人才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更要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要有宽广的国际视野。为此,必须加强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特别是培养造就适应新时代需要的复合型网络安全人才。
面向未来,加强网络安全依然任重道远。我们既要看到我国在网络安全风险报告、信息共享、研判处置、系统维护等方面已经取得的重大进展,也要继续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首先,实现全过程管理与治理。加快规划实施网络安全保护和防御,把网络安全纳入数据信息系统,以实现全周期管理,提升相关管理工作的预见性和战略性。其次,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例如,不断完善网络风险管理框架,提高项目管理的适应性和指导性。根据网络系统的实际情况划定风险类别,进一步规范关键系统的安全评估程序。再次,加强重要领域数据资源、重要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完善网络系统和数据安全的管理机制,以适应不断增强的安全保障要求。加快前沿技术研究与开发,例如预警系统、态势感知、应用系统网络测试等;定期检测、评估安全漏洞,及时弥补漏洞;定期审查供应链安全风险,及时化解风险;等等。
(作者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建设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
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势所必然)
刘武根
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国应该共同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推动网络空间互联互通、共享共治,为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助力。”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一国乃至世界和平与发展越来越具有重大意义。“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积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不仅是实现全球互联网健康、安全、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营造开放、健康、安全数字生态的题中应有之义。
推动建立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蓬勃发展的互联网给人类创造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增长动能和发展机遇,但互联网领域发展不平衡、规则不健全、秩序不合理等问题日益凸显,推动建立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日益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际网络空间治理应该坚持多边参与、多方参与,发挥政府、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各种主体作用。”推动建立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需明晰主体角色、制定统一规则、形成相应机制。要以联合国为主渠道、以联合国宪章为基本原则,制定数字和网络空间国际规则,使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更加公正合理,更加平衡地反映大多数国家意愿和利益,确保全球互联网治理在联合国框架范围内进行。坚持相互信任尊重和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的原则,维护网络主权和网络空间平等的发展权、参与权、治理权,完善网络空间对话协商机制,推动形成多边、民主、透明的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发挥好其他国际组织、互联网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公民个人等在全球互联网治理中的作用。
共享数字时代红利。当前,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世界经济加速向数字化转型。数字经济发展为共享数字时代红利提供了可能,但全球数字鸿沟也因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而不断拉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搭乘信息时代的快车、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共享数字时代红利,既需补齐短板,消弭数字鸿沟;又需强化规制,做大数字经济蛋糕。要加强顶层设计,采取更加积极、包容、协调、普惠的政策,加快全球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技术、设备、服务等数字援助,全面提高全球互联网的渗透率和普及率,不断提升不同群体获取、处理、创造数字资源的数字能力。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市场和发展环境,建立多边、透明、包容的数字领域国际贸易规则,制定完善数据安全、数字货币、数字税等国际规则和数字技术标准,让各国共乘数字经济发展的快车,为共享数字时代红利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携手应对网络安全问题,需要充分发挥联合国的主渠道作用和其他各类行为主体的积极作用,推动制定各方普遍接受的网络空间国际规则,制定网络空间国际反恐公约,健全打击网络犯罪司法协助机制;需要各国坚持相互尊重、互信共治的基本原则,践行开放合作的网络安全理念,坚持安全与发展并重,深化预警防范、信息共享、应急响应等交流合作,共同遏制网络信息技术滥用,共同反对网络监听、网络攻击、网络空间军备竞赛,共同维护网络空间和平安全。同时,发挥好互联网在推动世界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中的独特优势,使互联网成为增强各国人民心灵沟通、推动世界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重要平台和精神家园,为共治全球网络安全问题、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提供丰厚文化滋养。
(作者为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05日 09 版)
(责编:袁勃、郝江震)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相关新闻
未来三年 四川将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辽宁出台制造业数字化赋能行动方案鞍山圈定16项重点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召开全国政协委员周桐宇:降低数字服务成本 加快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马永生委员: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姚劲波代表:加快数字化转型 推进生活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人民网评:下好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先手棋加快建设文化强省 打造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福建IP山东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热门排行
1教师轮岗助力“双减”落地(人民时评)2共同富裕要靠共同奋斗(人民论坛)3人民日报整版阐释如何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4弘扬南泥湾精神,走更高水平的自力更生之路5人民热评:倾听老百姓的呼声,有助瑞丽渡…6党建评:为“向10种作派宣战”叫好!7人民来论:酒店排查偷拍,增量兑现服务承诺8节粮减损 重在行动9人民来论:论文造假“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10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战略选择(评论员观察)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专家谈:坚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开创信息化发展新局面_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专家谈:坚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开创信息化发展新局面_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手机版繁体
搜索
首 页
时政要闻
网信政务
互动服务
热点专题
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首页
时政要闻
网信政务
互动服务
热点专题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专家谈:坚定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 开创信息化发展新局面
2022年01月21日 14:38
来源:
中国网信网
【打印】【纠错】
编者按: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十四五”时期,信息化进入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的新阶段。近日,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我国“十四五”时期信息化发展作出部署安排。为使社会各界更好理解《规划》的主要内容,中央网信办组织有关专家学者对《规划》各项重点任务进行研究解读,共同展望数字中国建设新图景。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加快数字化转型战略布局。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是“十四五”时期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近期,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的《“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部署了“构建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体系”重大任务,明确了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主要任务、重点工程,为未来五年我国数字化转型发展提供了有力指导。一、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将“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单列成篇,提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为新时期数字化转型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充分认识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重塑全球竞争格局。要抓住先机、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牢牢把握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机遇,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统筹推进信息化与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不断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持续增强发展动力和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之所以取得一系列举世瞩目的成就,原因就在于我们敏锐抓住了信息化发展机遇,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踏上新征程,必须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快数字化转型,大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不断增强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支撑。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加快数字化转型,有助于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拉动内需、提振消费,畅通国内外经济循环,推动信息化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实现更大作为,助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顺利实现。二、我国数字化转型的进展成效近年来,我国数字化转型日趋深入,产业转型基础不断夯实,创新发展体系更加健全,企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深化,转型探索实践迈向新台阶。农业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农村电商发展势头迅猛,2021年前三季度全国农村网络零售额1.43万亿元,同比增长16.3%,其中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3043.9亿元。在部分地区和领域,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数据成了“新农资”。工业数字化改造成效明显。截至2021年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和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分别达到55%、74.4%,具有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超100个、设备连接数量超过7600万台套。企业通过应用新技术实现了产品升级、成本下降、模式创新,生产经营效益得到大幅提升。服务业数字化快速发展。2021年1-11月,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9.8万亿元,增长13.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4.5%。数字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截至2021年6月,网络视频、网络音乐、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9.4亿人、6.8亿人、4.6亿人。新业态新模式高速成长。共享经济稳步增长,2020年我国共享经济交易额约为3.38万亿元,同比增长约2.9%,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共计达到8.3亿人。平台经济规范化发展,截至2020年底,我国平台企业市值26.4万亿元,市值或估值超600亿元的平台企业达36家。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数字化发展仍然存在区域间、产业和企业间发展不平衡,企业特别是广大中小微企业还存在“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等问题;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不够,引领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有待进一步发挥;数字化转型引发的结构性失业风险增加,新业态就业人员劳动权益保障不足;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任重而道远,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迫在眉睫。新形势下,必须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充分发挥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同各产业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绿色化协同转型,激活数字化与绿色化协同发展效能,发展现代供应链,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促进节能减排,有力提升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三、加快数字化转型,全力开创信息化发展新局面面向“十四五”,我们要贯彻落实《规划》对于数字化转型的工作部署,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加快数字化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坚持应用牵引,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传统产业竞争优势和发展动力逐步削弱,迫切需要转型发展。对此,《规划》强调要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应用,释放数字技术对传统产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围绕农业,提出“建设智慧农业,加快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等;围绕制造业,部署“发展多层次系统化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和创新应用”“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等;围绕服务业,要求“培育众包设计、智慧物流、新零售等新增长点”等,旨在提高传统产业经济附加值和竞争力。坚持繁荣发展,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文化产业数字化发展不仅包括传统文化产业的数字化改造,还包括新型文化产业的发展,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对此,《规划》既部署了“促进文化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相互融合”,推动文博业、图书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演艺等传统业态借助数字化技术实现转型升级,又提出“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壮大数字创意、网络视听、数字出版、数字娱乐、线上演播等产业。同时,提出“大力发展数字文化贸易”,利用线上平台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促进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坚持规范有序,促进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是业态创新、模式创新的结果,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具有强大的发展潜力。对此,《规划》作出具体任务部署,支持商务发展、生活服务、工作就业等领域新模式新业态健康有序发展,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注入新活力。商务发展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培育基于数字技术、数据资源的新型商务模式。生活服务方面,鼓励衣食住行各领域智能化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培育高质量的数字生活服务市场”。工作就业方面,提出“积极发展远程办公、云展会、无接触服务、共享员工等新兴商业模式和场景应用”,适应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新需求。坚持融通互补,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区域协同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利于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又能促进共同富裕加快实现。对此,《规划》积极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出“打造城市数字化转型赋能体系,带动周边数字经济发展”。要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优势,“优化区域数字经济生产力布局”,发展具有产业基础的数字产业集群,形成区域优势互补、错位发展体系。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通过“区域互动合作”“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快“电子商务”“普惠金融服务”等业态发展。坚持双轮驱动,推动数字化绿色化协同发展。面对愈加严重的全球能源与环境问题,在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绿色低碳转型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对此,《规划》提出了数字化与绿色化融合发展要求,部署了相关任务,务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一方面,《规划》要求“以数字化引领绿色化”,加快数字技术赋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以绿色化带动数字化”,推动绿色智能终端、绿色信息网络、绿色数据中心等发展。另一方面,提出“大力发展数字和绿色的融合新技术和产业体系”,推进数字经济与绿色经济共生发展。(作者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赵岩)
关闭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联系我们
承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技术支持: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424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08号
学习强国
◆ ◆
微信
◆ ◆
返回顶部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 © 版权所有
承办:国家互联网应急中心
技术支持:长安通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京ICP备14042428号
京公网安备11040102700108号
PC版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1/05 23:10:5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政策解读_政策解读_中国政府网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政策解读_政策解读_中国政府网
首页
|
简
|
繁
|
EN
|
登录
个人中心
退出
|
邮箱
|
无障碍
EN
https://www.gov.cn/
首页 > 政策 > 解读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政策解读
2022-11-09 17:03
来源: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字号:默认
大
超大
|
打印
|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为了便于理解《指南》内容,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将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编制出台《指南》的背景及主要考虑是什么?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和数字化转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小企业能办大事”,强调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进新型工业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我们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指南》旨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强政策协同、强化科学指引、深化转型认知、凝聚工作合力,以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一是顺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大趋势。当前,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是大势所趋。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是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和难点。多措并举推动中小企业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对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二是助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深化数字技术在研产供销服用等各环节的应用,有利于发挥赋能赋值赋智作用,加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升级和模式变革,实现专精特新发展。三是强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路径指引。数字化转型是系统性工程,点多、线长、面广,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复杂度。《指南》旨在帮助转型需求方、供给方和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明确定位和路径,增强转型合力。
二、《指南》的适用范围及对象是什么?
《指南》的适用范围及对象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需求方,即中小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中小企业,旨在引导中小企业明晰转型思路、优化转型实践、提升转型效能;二是供给方,即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旨在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产品服务供给水平提升;三是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旨在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支持,推动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三、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作思路是什么?
主要有四个方面:
一是从易到难。中小企业需充分运用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小快轻准”)的应用和订阅式服务,降低数字化转型门槛。优先推动数据资源采集和汇聚,再逐步挖掘数据价值。优先应用成熟的数字化产品服务满足基础共性需求和行业特性需求,同时逐步提升自身数字化能力,满足企业个性需求。
二是由点到面。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投入资源有限,需明确数字化转型优先级,合理规划转型路径。可以优先从基础扎实、潜在价值高的环节切入,再逐步扩大数字化在业务环节和管理环节的覆盖范围,实现数据贯通和业务协同。
三是长期迭代。数字化转型是渐进发展、螺旋上升的长期过程。中小企业应适时对转型进展和成效进行评估,因时因势优化转型策略,按照“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逻辑闭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久久为功。
四是多方协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不能“单枪匹马”,需多方协同发力。中小企业需增强数字化转型意识和自身能力。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应立足自身优势,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地方各级主管部门要做好政策引导和公共服务建设,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四、《指南》在指导中小企业推进数字化转型方面提出了哪些路径方法?
《指南》的第二部分“增强企业转型能力”主要面向中小企业,从开展数字化评估、推进管理数字化、开展业务数字化、融入数字化生态、优化数字化实践等五个方面提出了转型路径,旨在充分激发中小企业自身转型动能,按照“评估-规划-实施-优化”的逻辑闭环,科学高效开展数字化转型。
一是开展数字化评估。中小企业需从数字化基础水平、企业经营管理现状、内外部转型资源等方面进行数字化评估,结合业务环节和管理环节的潜在转型价值,明确数字化转型优先级,切实提高转型效率。
二是推进管理数字化。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构建与转型适配的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加强数字化人才培训,深化跨部门沟通协作,提升企业管理精细化水平,优化企业经营管理决策。
三是开展业务数字化。中小企业在开展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充分应用订阅式服务、轻量化产品等降低转型成本。开展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仓储物流等业务环节转型,实施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发展基于数字化产品的增值服务。
四是融入数字化生态。中小企业应积极对接产业链供应链核心企业、行业龙头企业、园区/产业集群等生态资源,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深化协作配套,利用共性技术平台开展协同创新。
五是优化数字化实践。中小企业应从数字化水平和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等方面评估数字化转型成效,根据现阶段资源禀赋和转型现状调整数字化转型策略,选用相应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提升转型策略的适配性。
五、《指南》对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供给有何考虑?
《指南》第三部分“提升转型供给水平”主要面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包括增强供需匹配度、开展全流程服务、研制轻量化应用和深化生态级协作等四个方面内容,旨在引导供给方聚焦中小企业特征和实际需求,提升面向中小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水平,发挥有效市场作用,助力中小企业深入开展转型。
一是增强供需匹配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基础参差不齐、需求千差万别。互联网平台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大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等供给方需发挥各自在基础设施、数字技术、行业积累等方面的优势,面向中小企业差异化需求,持续丰富转型“工具箱”,提升产品服务的针对性。
二是开展全流程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通常面临人才匮乏、能力薄弱等挑战,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推进数字化转型难度大。转型供给方需从评估规划、设备改造、系统上云、人才培训等环节提供全方位陪伴式服务,在不同转型阶段帮助中小企业对接产品服务生态资源,推动转型逐步深化。
三是研制轻量化应用。中小企业利润相对微薄,数字化转型资源投入受限。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应加大产品、技术和模式创新力度,发展订阅式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低成本、高效率的数字化转型。
四是深化生态级协作。供给方主体需深化产业链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助力中小企业实现“链式”转型。大型企业可通过应用或搭建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基于工业互联网的产融新模式,提升中小企业融资能力。
六、《指南》对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出了哪些要求?
《指南》第四部分“加大转型政策支持”主要面向地方各级主管部门,提出了加强转型引导、加大资金支持、推广试点应用、完善配套服务、优化发展环境等五方面工作要求,旨在推动有关部门在技术、资金、服务、人才等方面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资源支持,发挥有为政府作用,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加强转型引导。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需要遵循经济、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发展规律,降低转型过程中的“认知差”,才能避免中小企业转型“事倍功半”。地方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强宣传推广,因地制宜落实相关政策举措,强化分类指导和跟踪服务,多措并举,引导中小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
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转型资金不足是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挑战之一。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门槛。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专项资金、补贴政策等方式,支持中小企业上云上平台。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相关的产品和服务。
三是推广试点应用。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数字化转型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推广典型经验,以“先转带后转”。地方各级主管部门要加大试点示范力度,推广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典型模式,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鼓励中小企业“看样学样”。
四是完善配套服务。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包括市场化服务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可有效弥补市场化服务的不足,提升整体服务保障能力。要构建完善数字化转型公共服务体系,持续提升政策咨询、技术指导、人才培训、工程监理等服务水平。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发展环境对于企业战略制定、市场开拓、产品更新、组织变革等方面至关重要。要从基础设施、评估体系、发展氛围、财税金融、人才培引等方面,优化转型发展环境,加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
七、如何保障《指南》顺利实施并取得积极实效?
为确保《指南》有效实施、取得实效,地方各级主管部门在开展相关工作时,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加强政策宣贯。要围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系列政策开展宣贯解读,帮助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供给方等深化转型认识、增强转型信心,充分调动转型积极性,共同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
二是抓好工作落实。各地方应结合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基础和实际需求,明确工作目标和抓手。动态跟踪《指南》落地情况,准确评估《指南》实施效果,抓实抓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各项工作。
三是做好总结推广。各地方要加强对典型应用场景、标杆企业做法、成熟行业经验等进行提炼总结和推广应用,不断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工作质效。
【我要纠错】
责任编辑:吕俐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链接: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门网站
|
地方政府网站
|
驻港澳机构网站
|
驻外机构
中国政府网
|
关于本网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客户端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中国政府网微博、微信
电脑版
客户端
小程序
微博
微信
邮箱
退出
注册
登录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政策解读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决策部署,以数字化转型推动中小企业增强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南》。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一: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认识与参考架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一: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认识与参考架构-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首页
>
专题库
>
2020专题
>
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
>
知识方法
> 正文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一: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认识与参考架构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一: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认识与参考架构
数字化转型知识方法系列之一:数字化转型的基本认识与参考架构
发布时间:2020-12-03
一、数字化转型是什么?
数字化转型是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不断深化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激发数据要素创新驱动潜能,打造提升信息时代生存和发展能力,加速业务优化升级和创新转型,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培育发展新动能,创造、传递并获取新价值,实现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的过程。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系统把握如下四个方面:
【本部分节选自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引言部分】 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要义是要将基于工业技术专业分工取得规模化效率的发展模式逐步转变为基于信息技术赋能作用获取多样化效率的发展模式。开展数字化转型,应系统把握如下四个方面:一是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是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三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
一是数字化转型是信息技术引发的系统性变革。信息技术作为通用使能技术,不仅代表着一类新兴技术,催生一个个快速增长的新兴产业,关键是能够加速推动“硬件”日益标准化和“软件”日益个性化,引发传统创新体系、生产方式、产业结构等发生系统性重构。对企业而言,随着数字经济时代不确定和信息技术进一步引领组织模式创新和生产方式变革,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就是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调互动,生产力变革与生产关系变革相辅相成,实现螺旋式上升、可持续迭代优化的体系性创新和全面变革过程。从数字化转型工作开展角度,涉及战略调整、能力建设、技术创新、管理变革、模式转变等一系列转型创新,是一项复杂系统工程。
图1 信息技术引发企业系统性变革
二是数字化转型的根本任务是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组织(企业)是一个创造、传递、支持和获取价值的系统,每一项数字化转型活动都应围绕价值效益展开,数字化转型在根本上是要推动其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不断创造新价值,打造新动能。对于以组织(企业)为基本单元的其他经济活动,这一点也同样适用,其价值体系没有得到优化、创新和重构,不能称之为成功转型。数字化转型的体系架构和方法机制应始终以价值为导向,通过周期性明确价值新主张,提升价值创造、价值传递的能力,转变价值获取方式,创新价值支持、价值保障支撑体系,稳定获取转型成效。
图2 企业价值体系重构
三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路径是新型能力建设。数字化转型过程就是一个系统性创新的过程,应对转型和创新引发的高度不确定性,相关方最迫切需要提升的是应对挑战、抢抓机遇的新型能力,国际国内知名机构都在积极关注和探索。数字经济时代的新型能力就是数字化生存和发展能力,就是为适应快速变化的环境,深化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提升、整合、重构组织的内外部能力,赋能业务加速创新转型,构建竞争合作新优势,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形成新动能,不断创造新价值,实现新发展的能力。未来是数字经济、范围经济的时代,基于信息技术赋能作用获取多样化发展效率是其基本规律,组织(企业)只有顺应这一规律,共创、共建、共享新型能力,并赋能业务,才能应对日益个性化、动态化、协同化的市场需求。
图3 企业新型能力赋能机制
四是数字化转型的关键驱动要素是数据。数据是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的第五大生产要素,其核心关键作用首先是作为一种信息沟通的媒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的信息透明和对称,可提升组织(企业)综合集成水平,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配置效率。其次,随着区块链等技术发展,数据也已成为一种新的信用媒介,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的价值在线交换,可提升数字组织(企业)价值创造能力,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利用水平。第三,用数据科学重新定义生产机理,数据还将成为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新载体,通过数字化转型推动基于数据模型的知识共享和技能赋能,可提升生态组织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能力,提高社会资源的综合开发潜能。
图4 数据要素驱动作用
二、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架构
为有效实现数字化转型,按照价值体系优化、创新和重构的要求,企业应从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业务创新转型五个方面构建系统化、体系化的关联关系,务实有效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的总体框架,如图5所示,主要针对 “做什么”、“怎么做”和“路线图”,提出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视角、过程方法和发展阶段,系统阐释了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过程联动机制和分步实施要求。
图5 数字化转型体系架构的总体框架
【本部分节选自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标准原文总体框架部分】 4 总体框架 数字化转型参考架构的总体框架,主要包括数字化转型的主要视角、过程方法和发展阶段,系统阐释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过程联动方法和分步实施要求。 主要视角给出数字化转型的任务体系,包括发展战略、新型能力、系统性解决方案、治理体系和业务创新转型五个视角,明确数字化转型的主要任务,并给出任务间的关联关系。 过程方法提出数字化转型的方法体系,针对数字化转型的五个视角,分别给出其对应的过程联动方法,并构建相关方法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发展阶段明确数字化转型的路径体系,将数字化转型分为初始级发展阶段、单元级发展阶段、流程级发展阶段、网络级发展阶段、生态级发展阶段等五个发展阶段,并分别明确数字化转型五个视角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主要实施要求。
本部分内容主要来源于团体标准 T/AIITRE 10001-2020《数字化转型 参考架构》
【责任编辑:李沐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打印
关闭窗口
加强数字化发展治理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加强数字化发展治理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_滚动新闻_中国政府网
首页
|
简
|
繁
|
EN
|
登录
个人中心
退出
|
邮箱
|
无障碍
EN
https://www.gov.cn/
加强数字化发展治理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2022-03-23 14:17
来源:
人民日报
字号:默认
大
超大
|
打印
|
加强数字化发展治理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对数字化发展进行治理,营造良好数字生态。“十四五”规划纲要专门设置“加快数字化发展 建设数字中国”章节,并对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营造良好数字生态作出明确部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十四五”规划纲要部署,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日前印发《“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提出要建立健全规范有序的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这将推动营造开放、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加快数字中国建设进程。
准确把握数字化发展治理的对象
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新应用,坚持创新赋能,激发数字经济新活力,数字生态建设取得积极成效,有力促进了各类要素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有机衔接,实现了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和融合贯通,为建设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奠定了重要基础。同时,数字化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亟须明确治理对象,加强数字化发展治理。
规范平台经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平台经济发展正处在关键时期,要着眼长远、兼顾当前,补齐短板、强化弱项,营造创新环境,解决突出矛盾和问题,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近年来,我国平台经济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发展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作用是积极的,同时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比如,一些平台企业发展不规范、存在风险;平台经济发展不充分、存在短板;互联网平台垄断问题日益突出,从长远看会影响行业整体的良性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引导平台经济领域经营者依法合规经营,有利于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促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古往今来,很多技术都是‘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社会、造福人民,另一方面也可以被一些人用来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民众利益。”当前,以5G、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推进,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能。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不断改变人们生活和交往方式的同时,也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思考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带来了潜在风险。例如,个人信息和数据泄露带来个人隐私保护风险、算法推荐加剧“信息茧房”、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伦理安全风险等。应对数字技术带来的风险挑战,向互联网服务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当前,我国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建设取得积极成效,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等统筹推进,特别是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生态乱象,不断压实网站平台信息内容主体责任,建立行业自律机制,深入推进“清朗”“净网”系列专项行动,网上主流思想舆论不断壮大,网络空间持续净化。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强化网络内容治理,确保信息内容规范、积极向上;不断加强网络空间行为规范建设,培育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伦理和行为规范;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不断加强相关领域保护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对国家安全牵一发而动全身,同许多其他方面的安全都有着密切关系。”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得到加强,国家网络安全屏障进一步巩固。同时,在数字化转型进程中,网络安全威胁也加速演进。随着新技术新应用的大规模发展,数据泄露、网络诈骗、勒索病毒、安全漏洞等网络安全威胁日益凸显,网络安全工作面临新的风险挑战。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保护网络安全刻不容缓。
分类施策构建数字化发展治理机制
针对不同领域、不同主题的治理对象,《规划》坚持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探索构建系统化的数字化发展治理机制。
加强互联网平台治理。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把握平台经济发展规律,建立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伴随平台经济快速发展,我国持续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压实平台主体合规责任,鼓励平台企业创新技术应用、提升产品服务质量,加大平台反垄断监管力度,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规划》强调强化平台治理体系,包括“完善违法内容举报与处理披露机制,引导平台企业及时主动公开违法违规内容自查处置情况,及时预警排查重大风险隐患”,这为平台企业超前排查风险隐患提供了指南。《规划》提出“鼓励平台企业将更多资源用于创新技术应用,提升产品质量服务,优化平台运行规则和平台营商环境,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旨在鼓励平台企业加强创新能力建设,提高产品服务大众水平,在推动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推动更好造福人民上更进一步。
强化技术规则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提升技术治网能力和水平,规范数据资源利用,防范大数据等新技术带来的风险。”当前,科技创新能力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实现科技向善,使创新科技为人类所用,必须不断建立健全技术规则治理体系。我国已陆续出台《常见类型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必要个人信息范围规定》《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等规章制度,围绕个人隐私保护、算法推荐等问题加强规范。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规划》强调:“建立和完善数字技术应用审查机制和监管法律体系,开展技术算法规制、标准制定、安全评估审查、伦理论证等工作”“发挥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统筹规范和指导协调作用,加快构建科技伦理治理体系”“加大社会公众数字技术安全风险教育宣传,提升社会各界技术风险防范和责任意识”。这为新技术发展划出合理的伦理边界,将进一步夯实新兴技术为人类造福的机制基础,为科技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加强网络空间内容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网络内容建设是净化网络空间环境的关键,是数字化发展治理体系建设的发力点。我国有关部门已陆续出台《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促进网络空间内容治理,未来还需进一步健全数字化发展治理的法律法规体系。《规划》强调:“完善网络实名法律制度,推进社会公众数字身份管理体系建设,加大数字身份管理体系标准化整合衔接”。这将推动网上网下同心圆中的主体更加统一,网络空间与物理空间深度融合。《规划》指出:“鼓励社会主体依法参与网络内容共治共管,畅通社会监督、受理、处置、反馈、激励闭环流程,激活社会共治积极性”。这有利于充分调动亿万网民参与共建美好网络家园的积极性,有助于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强化网络安全保障能力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网络安全的本质在对抗,对抗的本质在攻防两端能力较量。”我国一方面不断发展新型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持续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网络安全审查办法》等多项网络安全领域法律法规已陆续出台。为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保障,《规划》提出“加强网络安全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开展高级威胁防护、态势感知、监测预警等关键技术研究,建立安全可控的网络安全软硬件防护体系”,这将促进各领域、各部门联合开展网络安全核心技术攻关,有助于打破行业壁垒,提升攻关效率;提出“实施国家基础网络安全保障能力提升工程”“增强网络安全平台支撑能力”,这将推动全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多措并举提高数字化发展治理能力
加强顶层设计,强化政策制定与部署落实。构建规范有序的数字化治理体系,需要做好顶层设计,把握发展与治理的平衡点,建立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监管治理体系,实现政府与企业、政府与个体的有效结合与良性互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数字化发展涉及领域众多,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针对各行各业研发、生产、销售、应用等全过程,实现发展与治理的融合推进。同时,要落实好已有政策,确保落地见效。
完善法治体系,打造健康有序的发展环境。根据数字化发展进程,持续完善法治体系。健全新技术应用监管的法律体系,针对技术发展出现的问题,及时研究制定配套法律法规,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加快制定标准体系,适时出台行业技术发展标准,促进整个行业产业链加速形成。建立数字技术应用审查机制,开展发布前安全评估审查,有效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风险。完善伦理道德规范,针对人工智能、无人驾驶等新技术,开展技术伦理基础研究,加快构建科学有序的技术伦理治理体系。
增强技术保障,构建安全高效的治理体系。新技术的不断迭代升级,对数字化发展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更需要完善以技术管技术、以技术治技术的监管治理体系。一方面,进一步加强监管与治理方面的技术探索与应用,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开放和自主、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强化技术治理水平与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和保障能力建设,发挥网络安全技术在新技术领域的支撑保障作用,强化对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行业的安全保障,完善网络安全监测、通报预警、应急响应与处置机制,打造安全和发展并重的技术治理体系。(执笔:夏学平、邹潇湘、贾朔维、徐艳飞)
【我要纠错】责任编辑:郝瑀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稿件
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2025年数字中国建设取得决定性进展
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开展数字中国发展情况网络问卷调查
链接:
全国人大
|
全国政协
|
国家监察委员会
|
最高人民法院
|
最高人民检察院
国务院部门网站
|
地方政府网站
|
驻港澳机构网站
|
驻外机构
中国政府网
|
关于本网
|
网站声明
|
联系我们
|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国务院客户端
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
中国政府网微博、微信
电脑版
客户端
小程序
微博
微信
邮箱
退出
注册
登录
网站纠错
主办单位:国务院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政府网运行中心
版权所有:中国政府网 中文域名:中国政府网.政务
网站标识码bm01000001
京ICP备0507021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0001号
加强数字化发展治理 推进数字中国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业态、新模式全面融入人类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和全过程,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近年来,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在提高社会生产力、优化资源配置的同时,也带来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迫切需要对数字化发展进行治理,营造良好数字生态。
Access Denied
Access Denied
Access Denied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access "http://www.sap.cn/insights/what-is-digital-transformation.html" on this server.
Reference #18.44722d17.1709906190.72d2fb50